background image

与日照。白天,树林中温度较低,凉爽的空气自树林向外扩散,夜晚时则刚好相反,昼夜间
空气的流动有利地改善了周边空气质量与温度调节。

      2、建筑结构的生态性

      湘西山地民居多采用穿斗式结构,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
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而有

“墙倒

屋不塌

”之说[2]。建筑布局上灵活多变,方便随意开设门窗,造型上具有较大的“弹性”,可

容纳较大的变形,同时适应于复杂多变的山地地貌,易于挑出,作出吊脚、挑檐等,在丰富
建筑造型的同时,还为争取建筑空间创造了客观条件,扩大了房屋使用面积。为了克服地形
高差等原因,建筑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都会随地形产生相应的变化,山体常作为组成部
分建构建筑,而建筑又与山位结合,建立了不同的空间形态

[3]。穿斗结构使用的建筑材料

都是木材、石材等地方性材料,便于就地取材,且构件重量轻、体积小,易于山地运输和施
工。

      3、室外气候调节

      3.1 吊脚楼

      吊脚楼是一种适应当地湿润气候的设计手法和生态策略。湘西山地地区,属亚热带季
风气候,气候潮湿,森林密布,常有各种野生动物出没。为减少对宝贵耕地资源的占用,当
地人将房屋建于山坡,吊脚楼形式自由多样,适应山区和河岸陡坎陡坡的复杂地形,通过
下架于山坡的吊脚木柱支撑起楼板,通过屋架垂下的吊柱承住走廊,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很好地解决了用地紧张的问题,使房屋可以不拘山势,如同自然生长出的一般,突出于山
坡甚至峭壁之上,利于采光和通风。由于建筑底层架空,还解决了地面潮湿问题,达到了防
止虫蛇猛兽等野生动物侵袭的目的,减少了对山体植被的破坏。

      3.2 大出挑屋檐

      湘西传统建筑中多采用大出挑屋檐,这也是该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通常南方穿斗式
民居屋檐出挑只一步,而湘西民居出挑可达两步,出挑深度超过

1.5m,甚至接近 2m,有

的因为挑檐过大而加立柱做成了檐廊。大出挑屋檐不仅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舒适的室外宽
廊空间,还适应了湘西山区气候条件,作为一个室内外环境的缓冲地带,避免室内气候随
室外变化过大。在炎热多雨的夏季,大屋檐如一把大伞,将炎炎烈日、倾盆大雨挡在屋外;
而在寒冷的冬季,大屋檐又像一道屏障,抵御住大风和冰雪,保护人们不受侵袭。

      3.3 小天井

      天井在湘西地区很常见,在店宅和一般住宅中运用的最为普遍,采用天井不但丰富
了建筑空间,还有利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排水,夏季为居民提供纳凉场所,冬季还起到保温
作用。

      不同于北方的合院,湘西的天井尺度较小,这是对湘西特有气候的适应。湘西气候潮
湿,散热缓慢,院落空间开口越小,房屋的暴露面就越少,避免了阳光直射,同时抽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