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到下游企业,直至零售行业。

 

  但中国本土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管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将

采购策略与供应商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二是没有基于风险策略的供应商评价系统;三是

供应商评估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国际标杆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已经

“由简单贸易,向长期合作转变;由满足价格,

向共享信息转变;由单纯供给,向业务联盟转变;由注重检查,向管理分享转变;由关注

成本,向价值链开发转变;由繁琐记录,向电子化系统转变;由单一部门,向跨部门团队

转变。

” 

  企业的竞争力是通过整个价值链管理实现的,如何由

“买卖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化,

是中国本土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实际上,食品安全要素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只是诸要素之

一,其他要素还包括,关系、能力、应变、技术、财务等等。面对如此之多的风险要素,如何选

择合适的供应商及评价方法尤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供应商管理一定要涵盖在采购策略中的

原因了。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刻不容缓 

  如何避免或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靠监管和事后处理均不是最佳选择。而我国

目前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理念,似乎还只是以这两种选择为主,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

下葫芦起来瓢。三鹿牛奶出了大问题了,政府和全社会对乳业的安全生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肉类又出问题了,政府和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肉类行业,又

“高度重视、齐抓共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诸如此类的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食品安全大戏,人

们看得都有点烦了。当然,亡羊补牢也不是一点不管用,但为什么不能事先就发现征兆,向

全行业发出行业预警,并预测下一个可能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是哪个行业以及最可能发

生的事故是什么?也就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社会检测机构,如食品安全物联网等

全国各地、各级食品安全溯源和监管平台,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的从上而下的食品安全行业

预警机制,从而未雨绸缪,尽可能遏制食品安全的苗头,岂不是更好?

 

  食品安全行业预警机制的建立,虽有难度但并非做不到。俗话说:

“山雨欲来风满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都有其征兆。 

  而所谓预警,就是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趋势和概率进行评估,对食品安全的重大隐

患进行预警预测,随时监控食品生产流通行业,对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进行全面分析,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