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00%,而是允许有一个“失真度”范围要求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失真度范围”,在图像上用
肉眼应该是分辨不出来的。反过来说,如果在图像上已经能够观察出一点

“失真”了,那不管

你主观认为图像

“还行,可以,不错”甚至“双方认可验收”等等,这时的视频传输质量,都

“不合格的”。要把工程图像做好,首先就应该选择合格的传输设备,追求视频传输质量符

合标准。这一点,从网站技术论坛讨论的情况看,还远没引起足够认识。宏观来看,我国监
控行业发展了

20 多年,工程图像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些下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

注和思考。

 

2. “视频传输”标准: 
由图二可见,对于视频传输,我国广播级视频失真度标准要求如图

a):5M 以下幅频特性

误差范围为

±0.75db, 即 91.7—109%;6M 频点为 70.7—109%;监控行业的要求略低一些,

如图

b),0—6M 全范围为±1.5db,即 84—118.8%;这个传输频率特性要求,与一般“3db 通频

”的概念一样;这里须强调:要保证图像质量,视频传输系统(产品)的频率失真范围应

小于

3db;“3db 带宽”这个标准,适用于光缆、射频、微波、同轴和双绞线等各种视频传输系统

产品;这是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对视频传输系统的要求。但还有一个误区:在工程中还是有
不少人用主观评价

“工程图像质量好坏”,甚至于用双方是否认可验收来说明“传输系统(设

备)

”是否合格,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工程商这么做可能是“糊涂”;传输设备厂家如果这

么做,那可就是

“蒙人”了,如果再利用媒体这么宣传,那就是诚心“误导”了。 

3..摄像机信号不加放大补偿,只用同轴电缆传输时,按照“3db 带宽”这个标准要求,并结
合上面的电缆衰减特性,

75-5 电缆,不超过 3db 失真度的电缆长度计算方法是:1000 米

20db,20/3=6.67,1000/6.67=150 米,75-7 电缆为 236 米。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电缆特性有一定
差别,实际工程设计中,参照这个数据设计和施工,图像质量一般会有保证的。(准确计算
应按照

“边频差值”计算,上面计算忽略了低频衰减——原作注) 

4.实心聚乙烯绝缘电缆,衰减量大于物理发泡电缆。所以 3db 带宽有效传输距离少于上面计
算 值, 工程 上大 致可 按

90% 左右 估算 。如 实芯 75-5 电缆 “3db 带 宽 ”传输 距离 大约 为

150*0.9=135 米; 
5.高编电缆:尽管 200k 以下的衰减小于低编电缆,但 200-300k 以上的传输衰减与低编电缆
一样,所以

3db 带宽传输距离,反而低于上述计算值,这是由于高编电缆的“边频差值”更

大的因素造成的,

“边频差值”越大,放大补偿的难度越大; 

6.同轴电缆加放大补偿的视频传输方式:这时系统传输特性

同轴电缆

衰减频率特性和

放大补偿的

“增益频率特性”之和,放大补偿的“增益频率特性”,应该能有效补偿电缆的频

率衰减特性,且二者应该始终保持相反、互补关系,这才可以有效扩展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
目前这项同轴视频传输技术,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是:只用一级末端补偿(无前端无
中继),

75-5 电缆在 2km,75-7 电缆在 3km 范围以内的任意距离上,都可以实现上述传输标

准;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已经和多模光端机相当,而在传输成本、施工维护和图像质量可控
恢复功能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实用优势和竞争优势;这就是说,同轴视频传输技术,以将
有效监控范围扩展到了

2-3 公里,且是我国自有知识产权技术。 

7.工程中确有不少工程是按照“只要图像质量双方认可验收”就是“硬道理”的做法,这实际是
无标准可言,不属本文讨论范围。不过这里可以进一言:还是多做些有影响的样板工程才是
长远之计;

 

四、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

 

[工程经验]:一路本来没有干扰的图像,运行中偶然出现了干扰,经检查是 BNC 电缆头接
地不良引起的。重新焊好后,干扰消失了

,图像恢复正常。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一是说明周围环境确有外界电磁干扰存在,二是说明在正常情况下,
同轴电缆可以把这类干扰屏蔽掉,三是说明

BNC 电缆头接地不良,破坏了电缆的屏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