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失,因此,微生物的危害与水垢、腐蚀对冷却水系统的危害是一样的严重,甚至可以说,三
者比较起来控制微生物的危害是首要的。

  循环水中微生物的动向可以通过以下化学分析项目进行测量:

  (

1)余氯(游离氯) 加氯杀菌时要注意余氯出现的时间和余氯量,因为微生物繁殖

严重时就会使循环水中耗氯量大大地增加。

  (

2)氨 循环水中一般不含氨,但由于工艺介质泄漏或吸入空气中的氨时也会使水中

出现含氨,这时不能掉以轻心,除积极寻找氨的泄漏点外,还要注意水中是否含有亚硝酸
根,水中的氨含量最好是控制在

10mg/l 以下。

  (

3)NO2- 当水中出现含氨和亚硝酸根时,说是水中已有亚硝酸菌将氨转化为亚硝

酸根,这时循环水系统加氯将变为十分困难,耗氯量增加,余氯难以达到指标,水中

NO2

-含量最好是控制在小于

1mg/l。

  (

4)化学需氧量 水中微生物繁殖严重时会使 COD 增加,因为细菌分泌的黏液增加

了水中有机物含量,故通过化学需氧量的分析,可以观察到水中微生物变化的动向,正常
情况下水中

COD 最好小于 5mg/l(KMnO4 法)。

  循环水中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如果要在微生物造成危害之后采取措施
往往是事倍功半还要耗费大量的杀生剂和金钱。因此,事先全面监测循环冷却水的微生物情
况是十分必要的,
浓缩倍数。

  循环水浓缩倍数是指循环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风吹损失等情况使循环
水不断浓缩的倍率

(以补充水作基准进行比较),它是衡量水质控制好坏的一个重要综合指

标。浓缩倍数低,耗水量、排污量均大且水处理药剂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浓缩倍数高可
以减少水量,节约水处理费用;可是浓缩倍数过高,水的结垢倾向会增大,结垢控制及腐
蚀控制的难度会增加,水处理药剂会失效,不利于微生物的控制,故循环水的浓缩倍数要
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指标。

水垢的形成

  在循环水系统中,水垢是由过饱和的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种盐类,如碳
酸氢盐、碳酸盐、氯化物、硅酸盐等,其中以溶解的碳酸氢盐如

Ca(HCO3)2.MgHCO3)2 最不

稳定,极容易分解生成碳酸盐,因此,当冷却水中溶解的碳酸氢盐较多时,水流通过换热
器表面,特别是温度较高的表面,就会受热分解;水中溶有磷酸盐与钙离子时,也将产生
磷酸钙的沉淀;碳酸钙和

Ca3(PO4)2 等均属难溶解度与一般的盐类还不同,其溶解度不是

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换热器传热表面上,这些难溶
性盐很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水中结晶,尤其当水流速度小或传热面较粗糙时,这些结晶
沉淀物就会沉积在传热表面上,形成通常所称的水垢,由于这些水垢结晶致密,比较坚硬
又称之为硬垢,常见的水垢成分为: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镁盐,硅酸盐。
循环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