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由尿排出,适用于

BPb 含量>2.16μmol/L 儿童铅中毒的治疗。而此类药物最大缺点是不易穿

透细胞膜驱除细胞内铅,且在排铅的同时非特异性排泄内源性的必需微量元素(钙、锌等)
及维生素(

B、E、C 等)。络合剂使用量大时对肾脏亦有损害。因此使用络合剂的同时常加辅

助性药物如必需微量元素(钙、锌等),既防止其内源性的丢失,又可与铅竞争配体而加速
解毒过程,增强驱铅效果,以减少铅吸收,降低内、外源性铅接触的毒性[

11]。而且研究

表明,维生素

B1 与 CaNa2EDTA 的协同作用不仅可能与维生素 B1 及其代谢产物与铅形成

更易排泄的复合物有关,还可能通过降低

CaNa2EDTA 的离子特性,使其容易进入细胞,

从而有效地螯合细胞内的结合铅。但具体的驱铅机制及化学过程尚不明确,而且这些药物目
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还有待于临床加以验证。
  由于西药在排铅的同时有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首先是对机体脏器造成损伤;同时
可能或多或少排出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引起人体微量元素代谢紊乱,从而干扰机体正常
生理和生化功能。因此研制具有平缓的排铅效果、无毒副作用和可供长期服用的药物具有重
要的意义。由于中药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而被许多研究者所瞩目。
  

2.2  中医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没有确切的病名,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分属于

“多动症”、“智力低下”、“疳证”“厌食”等范畴,故采用治法亦不相同。
  有根据其病机采用单方辨治者,如游祖生等根据《叶选医衡》

“凡内外诸邪,有血相搏,

积而不行者,即为瘀血

”的教导,认为本病为铅邪侵入,造成气滞血瘀,故以化瘀解毒、驱

祛铅邪法为主,采用化瘀解毒汤治疗,疗效满意。有学者认为铅中毒

“为阴寒之邪,性濡滑

坠,内侵于肾,致肾气化功能不足

”所致。故立法处方从肾论治,拟解毒祛瘀、滋补肝肾法

(药用砂仁、鸡血藤、山楂、怀牛膝、连钱草等),疗效满意。宫道华等亦主张滋补肝肾为主,
采用智子颗粒(枸杞、益智仁、煅牡蛎等)治疗血铅含量高患儿,临床观察表明其不仅可降
血铅,还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智力的作用。周萍等则认为本病为毒伤脾胃,运化失常,湿
毒内停,蕴而化热。故治疗多以除湿解毒、健脾助运为主。卢其廉等则采用辨证分型论治,将
其分为四型:肺脾气虚、肝肾不足、心肝火旺、无症状型。分别采用滋阴补脾、滋补肝肾等方法
治疗。
  单味药的研究有报道天麻、阿胶等对铅所致大鼠海马损害和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拮抗作用。
天麻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氧化酶活力,清除多余的氧自由基。天麻素可通过

-脑屏障进入脑内,可能通过对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来保护机体免受铅的损害作用,保护脑

细胞,并增强细胞自身的代偿能力。阿胶也具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其保护作用还可能与其增
加脑部细胞供氧,改善细胞受损后的缺氧状况,从而促进组织修复有关。二者联合应用时可
通过不同途径使保护作用更为增强。珍珠提取物、刺梨果汁的驱铅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所含微
量元素及维生素物质对铅的拮抗作用有关。大蒜的排铅机制主要是其中的硫化合物进入人体
后释放出活性物质与铅反应成配合物,通过尿或粪排出体外。这些研究多在实验阶段,缺乏
临床基础。
  

3  儿童铅中毒治疗新思路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目前对铅中毒患儿的治疗,多用金属络合剂与血液中的铅络合后
经肾脏由尿排出。而笔者学习中发现:

  (1)肝细胞对铅具有主动通透作用,可以从血浆中

摄取铅而排入胆汁。在胆汁中,铅浓度是血中的

40~100 倍。

  (2)人体对铅的排泄近 2/3 由肾脏经小便排出体外,而近 1/3 则通过胆汁分泌排入肠腔,
由大便排出。
    因此我们得到启发:是否可以通过使肝细胞增加胆汁的分泌量,促使胆汁排入肠道,增
加肠道排铅量,达到治疗铅中毒的目的,尤其对于肾脏损伤的铅中毒患儿,这无疑是一条
很好的途径。而临床涉及通过胆汁肠道排铅的药物几乎没有,只有

Kachru 研究发现蛋氨酸

可通过胆汁排铅,但未做系统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中医学者大多认为本病病因为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