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二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及生产设备研讨会报告集

50

集中表现在耐酸、耐碱,不易水解,稀释用水温、水质、稀释倍数明显扩大时仍能获得稳定的稀释
液。(2)对农药原药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应因贮存日久而分解失效,与原药及其它组分具有
良好的互溶性,粘度低,流动性好,闪点高。(3)所配制剂稳定,贮存期内不变质,在使用过程中
不仅能使喷洒到靶标上的药液流失少,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分散度和有效成分对靶体的沉积量及沉
积比例,达到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治效果的目的,而且又不增加原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或降低对有害
生物的毒力,对作物不产生药害,对环境安全,易于施用。(4)资源丰富,成本低廉。

由此可见,充分掌握农药原药作用原理,筛选出与有效成分匹配的助剂品种配制的样品,可以

达到以最少的药量,最大限度地命中靶标生物(即有害生物)或有效靶区(被保护植物或有害生物
的栖息地),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悬浮剂配方研究

悬浮剂通常是由有效成份、分散剂、增稠剂、抗沉淀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组成。有效成

份的含量一般为4%~70%。平均粒径一般为3µm左右。悬浮剂在长期贮存过程中,由于它始终以浓
缩悬浮液的形态存在,农药有效成分与分散介质、助剂和制剂中其它成分的相互作用都会对制剂的
稳定性产生影响,贮存期间可能会出现化学不稳定性,而更经常遇到的则是物理稳定性问题主要涉
及以下几方面:(1)粒子间因存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絮凝和聚集现象;(2)奥氏熟化,即粒子在
制剂中出现的晶体长大现象,在高含量制剂中表现尤为明显,典型品种如吡虫啉等;(3)因重力作
用导致的分层和粒子沉积现象;(4)与体系中介质作用所引起的分子长大现象。典型品种为杀螺
胺、辛硫磷等。因此,要解决农药悬浮剂贮存期间物理稳定性,就必须通过对加工配方和加工工艺
的研究,筛选出与有效成分匹配的助剂体系,确定较佳生产工艺,有效控制悬浮物积聚、沉降和晶
体生长。使配制的悬浮剂:(1)原药粒径大小在贮存过程中不发生变化;(2)在冷、热贮过程中不
结块,不分层,即使有少许分层,手摇后仍可以恢复到均匀悬浮状态,有效成分分解率在规定范围
内;(3)制剂粘度适宜,且不随贮存温度的变化而变化;(4)能较好地自然分散在水中,且稀释液比
较稳定。

理想的悬浮剂产品,性能优异,分散性好,悬浮率高,在植物体表面的铺展和粘着力都比较

强,耐雨水冲刷,在润湿条件下,又能够缓慢而有效地进行二次分布,药效比较显著,也比较持
久。

3.1 润湿分散剂对悬浮剂的作用

农药悬浮剂为多相分散体系,介于胶体分散体系与粗分散体系之间,属于一种不稳定的分散

体系。在悬浮剂实际生产中,由于经过砂磨粉碎后的农药颗粒表面积增大,从而使这种体系存在着
很大的界面和界面能,由于范德华引力的作用,这些粒子很容易相互聚集而下沉,从而破坏整个体
系,因此,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是不稳定的,它趋向于界面能减小,使原本分散的颗粒出现聚结、絮
凝、奥氏成熟等现象,破坏了制剂的稳定性。

润湿分散剂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由亲水和疏水两部分组成,加入悬浮剂中的润湿分散剂,疏

水部分在农药颗粒界面吸附,亲水部分朝向分散介质水,一方面,它可以吸附于原药颗粒的表面,
在粒子周围形成带Zeta电位的双电层并在粒子表面形成保护膜,使农药颗粒间合并的趋势减弱,以
“位阻”的相互作用使粒子间相互排斥,从而阻止分散粒子的重新凝聚,使其均匀分散,形成一种
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比较稳定的液固态体系,有助于砂磨,另一方面,可将不溶的有效成
分置于助剂胶束中增溶,避免研磨过程中物料变得过于粘稠,甚至生成糊状物而无法使研磨继续进
行,并能阻止农药粒子在调剂和储藏期间再度聚集,保持良好的悬浮性能、分散性能、外观稳定
性、低温稳定性。此外,还可以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分散介质和分散相之间的比重差。从而
使悬浮剂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触变结构。在静止时,这种结构能承托药物颗粒,阻碍其沉降,使农

农药剂型开发博客http://pesticide.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