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六十年代初雨水成为热点问题,当时是探究雨水检查井冒水的原因。

1962 年至 1964 年

《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首次编制时,争论最为激烈的技术问题则是雨水排水

计算公式按重力流计算,还是按压力流计算,最后以重力流计算公式列入规范条文而告终。

  六十年代中后期

65 型雨水斗的研制开发,重新挑起压力流和重力流之争,但由于当年

的压力流计算笼统、简单、粗糙,未注意不同位置雨水斗的不同水力条件,同时片面追求节
省管材和忽略了溢流口的设置,导致了个别工程的失误,使刚刚掘起的压力流倾向随即堰
旗息鼓。

  八十年代清华雨水试验成果鉴定,使雨水排水技术再次成为热点,但鉴定出现反复,
公式受到质疑,可以认为最终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上反映的并不是试验的

最佳成果,而是最稳妥的、最留有余地的、也是在现阶段急需调整的内容。

  九十年代新颖压力流系统的引进,压力流计算又再次提上议事日程。大面积会展中心、
候机楼、科技馆、大剧院和汽车城等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兴建使压力流有了用武之地。但分歧依
然存在,这个分歧既有压力流和重力流适用范围之争,也有不同类型的压力流之争,也有
什么是典型的压力流系统之争。

  当然

“永远”不会永远,随着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在新的认知高度上达成新的共识。

  二、对屋面雨水排水技术认知的四个阶段

  

1.认知的第一阶段

  当时采用苏联规范的重力流理论,来设计我国屋面雨水利用工程,典型的例子是计算
方法采用

438 公式,小檐降雨量采用苏联规范的 50、60 和 75mm 三项参数。造成的后果是大

面积工业厂房相继出现车间内检查井冒水现象,冒水的检查井井盖即使用铸铁锭压住也旋
即被掀翻冲动,洛阳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等工厂当年一逢大雨就频频告急,专业人士有鉴
于此,确定:

  

1)应按我国的降雨量计算雨水量。

  

2)着手进行雨水试验,探索屋面雨水排水的正确方法。

  

2.认知的第二阶段

  当年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在雨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压力流计算公式。公
式以斗前水面标高和雨水管系出口端标高差的位能为动力,按孔口出流公式为基础演绎出
压力流计算公式。当时的压力流系统雨水斗采用以少掺气或不掺气为指导思想而设计的

65

型雨水斗;强调提高雨水斗前水深,以减少掺气量;有意识缩小雨水立管管径,以平衡立
管和埋地排出管的通水能力;按密闭系统布置管道;强调单斗系统。压力流计算方法符合雨
水排水水力工况,但由于当年未重视事故溢流口的设置,也由于立管管径缩小后导致瓶颈
现象,造成天沟雨水排水受阻,从天窗满溢进入车间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