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

“交互式教学策略”和教师在

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资源的

“多元化教学”代替“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

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系统讲授法、讲授和自学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
和科研结合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3.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在学习中
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注重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加深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另外,为了吸引学生对发酵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实
例法讲授。例如,在讲授《发酵机理》一章时,以啤酒、酸奶、抗生素的发酵为实例,通过讲授
其制作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发酵机理的认识。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一些常见现象,积极鼓
励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主动性。

 

  

3.3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充实教学手段 

  发酵工程课程已经成为泰山医学院优秀网络课程,许多教学资料已经上传到课程网站
内容包括课程简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件、相关网站的链接、习题库,拓展学习等内容并保
持动态更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设了

BBS 互动论坛、课程快讯、答疑解惑、习题交

流、课程建议等板块增加了互动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随时从课程网站下载教
学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3.4 朋友班导师制和课外科研活动小组 

  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我们实行了
发酵工程任课教师与授课班级结对共建朋友班活动,担任整个授课班级的导师。除了关注学
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外,重点加强学生对发酵工程课程的科学研究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采用课间指导、课后答疑、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组成课外科研活动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
发酵工程所学知识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

 

  

3.5 实验教学的改革 

  (

1)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加大发酵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减少

单纯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增加与医药相关实验的比重。以往的
发酵工程实验课为

12 学时。由于课时少。只能开出几个基本的实验,且是孤立的。不利于培

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于

2010 年修订了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计划。将

学时数提高到

24 学时。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实验,如增加抗

生素发酵菌株的分离、筛选、发酵和效价测定的综合性实验,既巩固了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和实践操作,又使学生掌握了发酵工程菌种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又如我们设计了
“蛹虫草菌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的自主设计性实验,由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
案,以多糖产量为指标,对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方法进行优
化,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

2)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尽量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创新的

机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到抗生素、
氨基酸等生产企业参观和实习;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并且将他们实际操作
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知识进行总结积累,用于教学与实践。

 

  

4 改革和完善发酵工程课程考核制度 

  发酵工程课程成绩考核一般为平时成绩考核(

10%)、实验考核成绩(20%)和期末考

核成绩(

70%)。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了考核内容的项目。加大平时成绩占整个课程总成绩

的比例,由原来的

10%增加到 20%,增加学生学科发展动向报告、课程设计等作业分值,

如在学期中间,给学生布置

“发酵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的作业,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