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1 煤是不均一物质 

  每种煤都是一种天然的配合煤

,所以绝大多数煤都不合乎单独炼焦的要求。为此,煤岩工

作者通过显微镜观察

,即煤在加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把加热过程中能熔融并产生活性键的成

分划为有粘结性的活性组分

;加热不能熔融、不产生活性键的划为无粘结性的惰性组分。镜质

组和壳质组是活性组分

,丝质组是惰性组分,半镜质组是两性组分。 

  

2.2 煤中各活性组分质量的非均一性 

  镜质组的反射率分布图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任何单种煤

,由于其各活性组分经历的成煤

作用集中且较接近

,变质程度亦相近,在镜质组的反射率分布图上,均呈现正态分布。 

  

2.3 惰性组分和活性组分在配煤中都不可缺少 

  缺少或过剩都对成焦不利

,会导致焦炭质量的下降。对焦炭质量有一定要求的配煤,实际

是不同活性组分与适量惰性组分的组合。煤岩学确定一种煤的性质

,主要看镜质组反射率和

镜质组含量

,与现行煤分类无关。 

  

2.4 成焦过程 

  该过程不是煤粒相互熔融成均一焦炭的过程

,而是通过煤粒间的界面反应、键合而连接

,有化学反应,也有物理结合。焦炭的晶相分析表明,惰性组分通过与熔融的活性组分发生化

学反应和物理结合而成为一体

,并随煤粒内外平行发生的有机物的裂解和缩聚反应,进一步缩

聚而成焦块。以上述观点为基础的煤岩配煤技术在理论上已基本成熟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广泛适用且效果较好的具体方法。

 

  五、

 结束语 

  推动备煤炼焦技术进步,以煤岩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通过合理选择原料煤,优化炼
焦配煤,可以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稳定提高焦炭质量实现我国炼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
而保障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最终实现

“节约资源、节能减排”

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德生,吴信慈,等.宝钢煤岩配煤方法的研究[J].钢铁. 

  

[2]虞继舜主编,《煤化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3]周传典主编,《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 

  

[4]H .泽林斯基,等.《炼焦化工》,中国金属协会. 

  

[5]周师庸,应用煤岩学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6]姚昭章主编,《炼焦学》,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