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原因、渗透率变化规律、煤层气富集和高产因素、煤层力学稳定性和破坏规律,开发适于我国
低渗率煤层的钻井、完井、采气和增产实用技术,探索我国煤层气开发有利区段的评价选择
模式就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

 

  二、地质报告中煤质分析部分的编写问题

 

  

2.1 煤质分析数据的审定 

  在对煤质分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过程中

,首先对煤样的代表性和正确性进行

审定

,合理取舍,避免作出人为的不正确结论。比如发现灰分结果偏高,应首先了解是否由于混

入钻探泥浆

,或者是否由于钻孔的位置刚好布置在断层带或火成岩侵入严重的地段,或者是否

由于钻孔处于煤层变薄或接近边缘地带

,致使煤的灰分增高。在排除了以上因素之后,就可进

一步质疑是否在送样、制样和检测过程把煤样搞错

;再检查送样单是否有抄错样号等情况。即

使煤样已选定

,并进行了化学分析,检测室还需要复查该样的检测结果,以确定煤样确实具有

代表性。比如

,发现硫分反常,也应该从钻孔的代表性等因素考虑。再如发现挥发分和黏结指数

偏低时

,应考虑钻孔过程中是否有烧焦煤样,钻孔是否位于火成岩侵入严重的地带或在断层上,

致使煤样挥发分降低

,黏结性下降,甚至无黏结性。 

  总之

,煤样检测结果发生异常时,第一步是寻找勘探过程有无问题,然后考虑制样和检测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如果确认是煤样代表性不强后

,应把有异常的煤样检测结果舍去,不

参加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认为检测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大

,应采用复查后的正确结果

进行计算。发现某煤样的某项检测结果反常时

,可根据煤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有关煤田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进行审查。 

  

2.2 各井田(或矿)煤质变化规律 

  根据钻孔分布位置

,将一些重要的煤质检测项目,如灰分(Ad)、硫分(St,d)、浮煤挥发分

(Vdaf)、黏结指数(GR.I)、胶质层厚度(Y 值)等指标,在分煤层的各钻孔旁标出,然后按走向和倾
向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构造复杂的井田

,如受断层和火成岩等影响而煤质变化较大时,也

应该找出其影响的规律并用文字详细论述。此外

,对于上、下煤层之间的煤质变化(如牌号的

变化和灰分、硫分、发热量等指标的变化

)也应同时进行探求其变化规律。对不同成煤时期煤

层之间各指标的变化规律

,也应探求并在文字上加以阐述。对硫分低、灰分高、可选性差或硫

分高、灰分低

,可选性稍好的煤,均应一一加以论述。对于厚煤层和薄煤层之间的煤质变化特点,

也应在文字中有所叙述。另外

,还应对硫分(St,d)、灰分(Ad)和挥发分(Vdaf)等指标作出等值线

,为今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对风化带、氧化带煤层

,作为腐植酸的矿产资源,有关煤质指标也应单独汇总计算,并与单

独圈定的储量范围相一致。

 

  

 三、.结语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表明,除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外,各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地质勘探

工作量自

80 年代以来均明显减少,但用于开发勘探、工作面勘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却明

显增多,勘探精度大大提高。从煤炭现代化生产要求角度看,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
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才能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