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图案,当初是

“DESIGN”的译语,其内涵涉及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用诸多方面。

对此,陈之佛曾说:图案是构想图,它不仅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是创造性的计划,也
是设计实现阶段。从

20 世纪的 20 年代到 60 年代,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家都曾对图案内涵、设

计原理等做了大量论述和具体实践,并以其孜孜不倦的精神、丰硕的业绩开创了一个较宏观、
较综合的新学科。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图案内涵变得单一,由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学
科,变成等同于素描、色彩之类的技法课,而现在美术院校很少开设图案设计课程,学生对
图案的认识便是一个空白。这样,图案设计的路子越走越窄,而且更为缺乏拓宽性的精神、
科学性的探讨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设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习图案设计。把图案看成简
单的

“纹样”是错误的,没有图案修养的设计师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纵观美妙的古代图案,我们不得不为前人的聪明智慧而叹服。那些自然界常见、与他们
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被美化、神化,融入自己的情感与寄托,设计成各种各样富有寓意、
充满情趣的形象。而这些都是通过想象来实现的。所以在图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图案教学实践中最容易忽视这一点,而更多的是注重
培养学生的表现技艺和对形式美规律的认识,轻视将多元性想象、创造性思维融入设计实践
中的培养,使作品最终只是一种缺乏力度的对自然外形的简单描述和模式化的效果。

 

  高尔基说过:

“想象和推测可以补充事实链条中的不足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别林斯基

也曾说过:

“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可见想象可以变无为有,化不可

视为可视,不但能描绘眼睛所看到的,还能描绘心理所感受的,这就是艺术想象为设计家
所带来的无限创造力,它能启发欣赏者的联想,也就是说一般人都有想象力,但不具备把
观念或精神用想象的思维转化为视觉图案的能力,但是他们头脑中存在接纳艺术想象的机
能,需要那些超自然、多元化想象的艺术图案,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满足,精神得以升华。对
设计者来说,

“自然原形――想象性――创造出图案”的整个过程,既是介于人与自然之间

取得平衡的一种关系,也是人的创造走向丰富过程的反映,其中想象活动始终处于已知与
未知的交界中,如同处在数轴上的零,随时可以在未知和已知中左右运动或伸向未知深处
或走出已知范畴。宽阔的天地任意飞翔,源于现实,又可超越现实,更重要的是能显示作者
的特殊体验和被情感深化的、成为作者审美意志的那种特殊表现的东西。

 

  庄子说: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语言文学在于表意,得意而忘言。对传统图案的继承,也应是“得意而忘形”,

而不是

“得形忘意”。对设计者来说,自然是创造美感的灵感源泉,传统则永远是创造的凭借,

是必须要有庄子所言的得其意、忘其形的创造精神。要忘其表层上的形

――形的束缚、形的堆

砌,而要求得其深层上的意

――创造精髓、设计原则。创造精髓是兼容并蓄、博大恢弘的内在

精神气质。

 

  提倡

“得意”后的创造,并不是主张无知和狂妄,也不是否定传统,创造是对传统的发

展,是创新的生活质量,有其明确的指向性。传统对图案设计的意义,并不会因为创造而削
弱。从历史的意义上审视创造,其最终要实现与传统的和谐,创造正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指
向未来的追求。历史上每个时代的图案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各具风貌。

 

  人类设计学科的发展是建立在广泛的交流吸收基础上的,但必须有合理性、科学性的明
确态度,既不应闭关自守,也不应盲目地彼此相否或盲目地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就平面
构成来说,它产生于上世纪

20 年代,于 60 年代引入中国,至今用于教学中。引进带来了新

观念、启发了新思维、拓宽了知识面,这本无可非议,然而,却出现以新否旧、以外来构成取
消图案这种盲目性的观念和错误行为。其实,真知哪有老化之理?真知判断不能用

“新”“旧”

来衡量。太阳虽

“旧”,但现代如此文明的人类仍然离不开“旧”太阳的恩泽;中国历史上诸子

百家的知识从时间上来讲是

“旧”的,其思想在今天仍有价值,这正如张道一所说:“老知识

不足,新知识缺少,必然会导致僵化和简单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只能怪对待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