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1 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 

  

 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首先收集整理各类测

绘资料,施工作业前研究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对各种专题性的研究成果、物化探成果、矿
床和矿点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矿床、矿点等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在地质测量时
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解释卫片、航片编制各种图件。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实际地质材料图,标
出全部基岩露头地点,编制出地质和工程地质略图等。三是编写设计书。设计书包括自然地
理与经济地理概况、地质和矿产概况、目的和任务等方面。

 

  

2.2 地质测绘的野外实测工作 

  

 在开展野外工作时,为了全面了解被测区内的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轮廓,为了使野

外实测剖面准确、统一,须对被测区进行踏勘调查。在踏勘时还要有目的的了解区内交通、供
应、经济、气候和地质概况。有代表行的选择几条横贯全区的观测路线,作为该区的采样点对
其地层剖面进行轮廓性地质了解。总之,要全面了解矿床、矿点的地貌、地质条件,搜集有关
资料,就必须对必要的测区内外地质进行概略观察和检查。

 

  

 根据笔者多年的地质测量工作经验,要想取得好的测量效果就要循着一定的观察线路

进行。地质测量规范还要求选好的地质观测路线按一定间距布满全区,按照地质构造的复杂
程度确定出路线间距,通过穿越地层走向确定出路线方向。为确保地质图质量,在观测线路
确定后,首先要选取地质观测点,地质点要准确定在地形图上,然后按照地质体分界线的
实际出露情况,与相邻路线相应点的延伸线相连,连线方向要根据地质体的产状与地形的
相互关系而定。在测量地质观测路线上,要随时记录地质情况,并划分出地层单位和相带分
界线、断层面的出露线以及岩体矿体等。野外地质图是在地质调查的野外工作阶段,根据实
地观察研究所测绘的原始地质图件,它是地质调查工作野外阶段的主要成果。它给出的内容
比较详尽,只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鉴定资料稍加补充、修改和综合取舍,便可编绘出正
规的地质图。

 

  

2.3 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编写 

  

 1)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为了对地质测量成果进行有效地整理,以便能够迅速、准确

地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资料,保证其成图成果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阶段性的成果
整理很重要,在成果整理阶段,需要认真研究和整理所取得的资料。

 

  

 首先,要依据野外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完成实际材料图,再根据原始记录核对标本,

通过核对后的标本对地层和岩石进行补充。其次,清绘地质图,要将图面认真仔细地整饰,
对一些出露不好地段推测的地质界线要用断线画出。图面上的界限、符号、数据都要清绘得整
洁、美观、匀称。在清绘地质图的基础上,对成果图件按照规定图例色谱上色、编制、整饰、成
图。

 

  

 2)地质测量成果的编写。地质测量成果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工作区的地理位

置和行政区划,图幅编号、名称、范围和总面积;自然地理特征,山川形式,地形的特征,
山岭及河谷的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露头情况,植被覆盖程度,气候特征等;工作区的经
济和交通概况,工业、农业的发展情况,人口密度,资源开发及交通路线等;工作区所处大
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的最主要特征,以往地质研究的历史及研究程度及评价。二是概述测
区地层发育情况,所有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概貌等,然后应根据地层
时代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详细叙述地层各组、段的分布特征,出露情况,岩性特征,所含
化石的种属,时代划分及其依据,接触关系和厚度等。三是描述区内出露的各个岩体的特征,
包括岩体出露的位置、规模,所处的构造部位,岩体的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三度空间
的产状特征,岩体内的分相情况,岩石类型及名称,岩体内外接触带的蚀变特征等。然后要
叙述岩石的物质组成,包括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岩石所经
受变化及改造等,并对岩石类型、形成时代、与围岩的关系、含矿性等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