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互动方案的主要原理是:电池监测(

Battery Monitoring Unit--BMU)进行日常

的巡检,并且分析采集的数据及变化趋势,在一定条件下请求充电机(

Rectifier 

Unit--RU)配合进行部分放电测试。由于 RU 在部分放电时设置为一个比蓄电池放电
下限电压低的某一整流输出值,既能使电池提供用电设备的负荷功率,又避免了放
电过程中由于电池问题带来的停机风险。
  在正常浮充状态下,

BMU 连续检测电池组的电压和内阻,若发现电压或内阻异

常,则启动部分放电测试过程,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测试。该测试过程也被设置为按一
定周期启动,如一个月。
  在放电测试期间,将劣化程度预测模型所需的放电数据,采集包括浮充电压、初
始跌落、正常放电电压等数据,通过

SOH 预测模型运算,准确得知 SOH。

  这样,在内阻监测的基础上,监测系统通过采用三类不同深度的放电测试达到
长期连续准确检测

SOH 的目的:

  

1) 完全放电 电池在投运之前应进行一次 100%深度的放电,以确认该电池组能

满足设计要求。否则,若存在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会影响到后续监测数据处理的准
确性,放电前应该充满并在浮充状态保持一定的时间。
  

2) 中等深度的放电 中等深度指 30—50%深度的放电。检测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此深度的放电数据可以相当准确地计算各电池的

SOH,同时亦避免了更加深度

放电过程的突然停电,使设备承受断电的危险。
  

3) 周期性的短时放电 根据蓄电池应用场合选取适合的周期,例如 3 个月。一般

短时放电的深度为

5%左右。

  互动方案的长期运行方式如图

2 所示,一般为多次短时放电测试后加入一次中

等深度放电,或者在短时放电测试结果发现电池可能严重劣化时进行一次中等放电
予以确认。如果被确认预测结果正确,则通知控制中心;若证明预测有误,则对预测
模型作自适应调整。在最后一次中等深度放电确定电池劣化严重后,采取更换措施,
更换之前进行一次完全放电。

2 互动方案

的监测过程

Fig.2 Interplay monitoring proceeding

3 监测装置的模块化设计

3.1 监测装置设计要求

  根据阀控铅酸电池的一般使用情况和监测管理的目的,监测装置的设计主要考
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浮充电压测量 电池浮充电压的相对差异很小,要求测量电路具有高准确度 ,

电池组串联后的高电压要求电路具有抗高共模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