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为等等,这一切都因有了水的存在而带有了亲水性的特点。在滨水区的各种活动,如钓鱼、
游泳、冲浪、帆板等等,都是人们满足其亲水心理的行为。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日趋千
里,人们己经从基本的生存及居住等生理层面的满足提升到养生与体验生活的精神层面的
追求,对于户外游憩活动的需求也日益殷切。而远离尘嚣、令人流连忘返的滨水环境,使得
都市人得以放下单调重复的工作,享受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趣。
以滨水街道、岸线、建筑、为主的人工设施因素,是人作用于滨水区自然景观的点睛之笔,是
深刻反映文化意蕴、升华自然水景的手工艺品。因此,相应的设计,应该具有宜人的尺度和
亲水的态度,不仅要体现与水的关联,更要以简练的手笔、符号化的建筑语汇,反映城市文
化的精神内涵。
3 建筑形态的塑造
3.1 界面要素
滨水建筑界面要针对高层布局分别确定高层建筑界面线,多层建筑界面线及底层的控制界
面。滨水建筑界面控制总体上应表现连续感。但在重要的视廊区间应断开,应防止形成一排
封闭感很强的墙。结合巧妙的滨水手法和空间的穿插变化和细部处理而取得良好的空间景观
效果是滨水建筑界面控制的主要目的。
3.2 密度与容积率
为保证滨水景观的通透性和层次性,以及滨水环境自然风的组织,滨水区的建筑群体布局
不宜过于密集,以采用

“前疏后密、疏密有致”的做法较为相宜。当然在城市中心区可以高一

些。同样滨水容积率的控制也要比一般地段低一些。一味追求容积率只能损坏滨水自然环境
的优势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控制与建筑高度、水体的尺度、建筑邻水面宽度相关。

3.3 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形成良好的空间尺度和优美的天际线,使建筑高度从邻
水处向陆域方面逐渐增大

;保留足够的开口,使通向水面的视线不受阻隔,营造丰富的景观

层次。
滨水建筑高度控制要以水体尺度、景观视廊分析、天际线组织和标志性律筑布局为依据。对于
临水建筑,通过高度控制要引导建筑向水体跌落,上收分的建筑形体

;为了体现滨水空间的

开敞性。根据视觉与观赏效果形成向心理感受关系。
改建的城市设计应将历史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新建筑的高度和宽度都不宜超过历史建筑
的轮廓线,并且新建区域建筑不应妨碍原有建筑廊。芝加哥海军码头的改建就维持了建筑形
式的连续性。
滨水区的建筑往往以水体和绿地作为建筑尤其是高的视线走层建筑的背景,其造型应从体
量、尽度、色彩和材质等方面保持与自然的呼应。
3.4 体量与尺度
滨水区的建筑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商贸、金融、办公、会议、旅游服务设施功能为代表

的大中型公共建筑

;另一种则以庭园住宅、公寓、别墅为代表的小型居住建筑。

位于滨水地段的

CBD 或公共活动中心,人口剧增而导致用地紧张和地价高昂。因此,大中

型高层公共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地段的高层建筑也形成了清晰和明确的
定位与城市认知意向。但是,如果对房地产投资商和开发商所进行的高强度和高容积率开发
的盲目行为不及时采取控制和约束机制,都会导致城市空间的畸形蔓延。
同样,高层建筑运用在滨水区的住宅建造方面则非全都适宜。一方面,由于居住在高层住宅
既减少了市民出门活动的频率,更隔绝了邻里交往的机会。从而,使久居城市的居民却更垂
青低层的住宅。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山体和绿化背景轮廓的需要。因此,在滨水地段的社区
住宅建筑可适当考虑以点缀少量高层为主,高、多、低层穿插结合,从而创造较丰富的景观
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