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体管理

,根据科室的分工,划分具体业务模块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而信息技术的管理则或由相

关技术人员

,技术部门协助进行,或完全交由技术部门管理,只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提出相关

的要求

,对其他的技术事项并不加以影响。众所周知,技术和业务在管理上是存在边界的,然而

在各自固守的管理边界中

,教务系统的特殊地位和应用环境又要求同时对业务和技术进行整

体管理。业务管理要求技术管理能满足业务功能的变化

,了解和遵循教学管理的规律,提供快

捷、稳定的技术服务

;技术管理反过来也要求业务功能的改变要遵循数据库设计和网络安全

的规范

,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带来的隐患,提供连续、健壮的业务服务。若技术管理不能了解和遵

循业务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将使业务应用变得笨拙和缺乏灵活;业务管理不懂技术,系统的整

体效率和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

,教务系统管理是业务管理与技术管理在教学事务管理的结构

和特点之间形成自身管理特点的产物

,在遵循教育管理规律的基础上,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过

程需要一种融合

,并且面临着复杂性和挑战性。 

  

3 管理中的理性 

  在传统的教务系统应用概念里

,教务系统更多的是以辅助工具的形象出现在教学管理相

关者的视线里

,辅助编排课表,公平推进学分制选课,规范控制成绩的录入、统计与查询,减轻工

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

,是以工具理性的视角来看待和管理整个系统的。然而,在教务管理信

息化为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趋势下

,教务系统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事务工具,其自身在流程再造

和整个高校管理体系的变化中

,逐步具有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移并突破事务主导的新趋

势。首先是事务处理的速度加快

,总体的教务信息筛选,联系和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这一前提使

得对系统的管理提升到了重要位置。其次

,数据作为系统和系统管理的核心,其价值和地位开

始显露

,原本处于信息孤岛中的各部分信息,因为事务的联系变得富有生机,开始流动于高校

管理的其它领域

,比如高校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教学评价,质量工程建

设中各类基本信息的获取

,等等,都可来源于教务系统,数据的增殖使得系统管理有了更积极

的内涵。再次

,教务系统组织文化将教学事务管理引向了个体与组织的兼顾与和谐,效率与公

平的共生。参与到系统的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都在系统中有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管理

过程中能自觉行动

,完成事务流中各自角色的任务,即寻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共生共存

[1]。 
  

 

  二

 建构 

  

 

  

1 管理者的适切性 

  教务系统管理作为信息系统维护与执行的最高层

,负责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协调,对系统的

管理有很大的决策权与控制权

,与单纯的业务管理或技术维护相比,更需要有良好的适切性。

系统管理者必须以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为基础

,熟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规定以及业务流程,

还要有完整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体系为依托

,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具有技术服务教学

管理的敏感

,并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念,丰富与完善管理。 

  管理是信息系统发展和运作的基础

,良好的管理不仅能保障教学管理秩序,同时还能调动

相关者的积极性。适切的管理者需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性思维

,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

度思考和探索系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针对关键问题拟出各种方案,根据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优

化和改进

,厘清业务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协调系统相关者,既不满足现状,墨守成规;又敢

为人先

,另辟蹊径,开辟出系统管理的新天地,以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行为准则实现最佳的系统

管理

[2]。 

  

2 IT 运维的方法 

  历经数年的应用与升级

,教务系统已经变得冗余与复杂,尤其在存储了多年的教务数据后,

业务对高效的运行并且能够继续提供安全、灵活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

,因此,采用 IT 运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