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现代化学工业具有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等特点,使得技能型人才
的劳动组成中动作技能逐渐减少,智力成分不断增加。一线化工操作多单调、重复,常规技
能型化工人才往往囿于现状,不善思维或多进行常规思维,习惯于常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则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生产中找出规律,找出问题,进
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或提出新方案、新手段,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明显的求异
性、想象性、灵感性、敏锐性等特点。
  

4.创造性的人格

  创造性的人格是拔尖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机制,任何创新因素都受人格因素的极
大制约。化工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较其它工业部门具有更高的危险性,
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务实作风、具有强烈社会责任
感的技能型拔尖人才才能敢于吃苦、淡泊名利、勇于挑战。实践证明化工行业的技能型拔尖人
才的发展,绝大多数都曾在化工的第一线工作,都曾在化工行业的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
键岗位磨练品质、增长才干。

[2]

  三、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的生态环境现状
  人是环境的产物,拔尖人才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人才生态环境。杜业艳等认为,

“人才生

态环境是指能够确保人才生存发展、展示才华和实现其价值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政治环境、
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的总和

”。[3]一般而言,根据环境主体的层次,包括宏观人才生态环

境和微观人才生态环境两个方面。
  从宏观人才生态环境视角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利于我国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培
养的问题:(

1)传统观念的束缚及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在传统的观念中,化工的名声比较糟糕,人们普遍认为化工专业就是要从事

“3D”工

作,即污、难、危的工作,加之工资待遇与其它专业相比不尽人意,职业发展空间不大,造
成近年来该类专业第一志愿率不高,录取分数线也是最低的专业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
加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难度。(

2)化工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不利于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

的培养。化工类高职毕业生尽管拥有大专学历,多数化工单位仍将他们当作是技术文化层次
较低的普通工人进行使用,使得一些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长期难以发现,难以得到提拔重
用。加之社会对技能型拔尖人才的评价有着传统的

“错位现象”,即“重学历,轻能力;重科

技,轻技能

”。可以说,国内的社会评价体系不利于一线工人持续性的改善工艺,即使他们

操作熟练、经验丰富也难以引起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部分企业尚未将对技能型拔尖人才的
培养上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3)技能型拔尖化工人才成长空间窄,未获得相应的等级待

遇。虽然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技师、高级技师在技术工人队伍中比重较小,但现行政
策中相应的人才培养激励措施较少。以江苏石化企业为例,燃料油生产工、分析工技师、高级
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就有工龄、学历等等限制,获得这些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拔
尖人才仅给予小幅度的提高待遇,使得一些技能超群的拔尖人才不愿或不屑花费精力去获
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而是千方百计地从一线调至科室。

   从微观人才生态环境视角

(特指高职院校拔尖人才生态环境)分析:(

1)化工人才培养目标的终结性。人才培养的

过程过多地强调了就业的导向性、人才培养规格的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扼杀了
部分学生的创造性。(

2)高职化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4]课程体系仍采用“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形式,使得高职化工教育脱离了生产实际。(3)校企合
作的层次及力度不够。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导致高职学生很难深入到化工企业内部关键岗位进
行实习,因而难以掌握一些复杂性的关键技术。校企合作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松散的、浅层次
的状态,部分化工企业的实习或走马观花或流于形式,导致无法实现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
养目标。(

4)专业实验室建设不力。由于近年来化工行业的景气指数不高,化工类高职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