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变幅较小。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为升降变化的幅度往往大于天然变化所引起
的岩土工程危害更为严重。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
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
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
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
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
筑物失稳。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
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
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2 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若形成地裂,引起
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使岩土
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加大。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
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地下水往往升降变化中高度和变
化规律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第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
位变动带内)有主要的参考价值。

 

  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变动带和地下水位以下,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土体从上到下,
有天然含水量、孔隙比由小大

—小,压缩模盆、承载力由大—小—大的变化规律。这是由于地

下水位以上部位,经长期淋滤作用,铁铝富集,并对土颗粒起胶结和充填作用,增大了土
拉间连接力,往往形成

“硬壳层”,因而含水、孔隙比小而压缩模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

位变动带的土层,由于地下水积极文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
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由于地下水交替缓慢,氧化、
水解作用减弱,加之上扭土层的自重压力作用,土质比较密实,因而含水贫、孔隙比减小,
压缩模承载力增高。

 

  岩土特别是各类软质岩石、风化残积土、不同成因的粘性土等,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规律,与地下水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研究岩土物理力学的变化规律时,应充分
重视地下水位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3.3 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但是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
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一定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
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4 结论 

  岩土工程问题中,地下水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准确合理地查明地下水位,不仅
使资料的可靠程度更高,而且可更好地用岩土体的潜在能力。因此,为提高工程勘察质,在
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以消除下水对岩工程的危害随
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
的提高起极大的推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