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量管理模式尚未完全领会吸收,忽略了质量管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上基础薄弱,又忽视
对管理科学的研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接纳,仅看重短期效
益,易使企业的管理模式流于形式,因此质量管理在我国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还有一
段较长的路要走。

 

  

3 应对策略 

  面对一系列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挑战着公众的神经,为什么有些不法企业会一
次次敢于触碰底线,为什么这样的事件会屡屡发生,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反思,深究其内
在原因,进而去处理、解决问题,使这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企业和政府都应当承担责任。
对于政府而言: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但一部法律还远远不够,
仍有许多路要走,需要尽快完善法规体系,把质量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一个科学、公正、
权威的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4]。 

  首先,要逐渐扩大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使其不仅覆盖产品生产、销售、质量监管、加
工、制作的用于销售或提供服务的产品,而且还应包括特别法律规定除外的产品,使更多企
业活动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依法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
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再次,建立产品质量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认证。对市场、质
量、效益、发展评价好的产品,依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评选

“中国名牌”产品,产品使

用名牌标志。对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稳定的产品,依据《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
法》、《进出口商品免检办法》实行免检。

 

  最后,强化质量管理机构的监督权限。专业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
管理机构,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标准、计量和产品包装和标示要求,加大对企业的抽查力度,
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对于企业而言应做好以下几点

[5]: 

  (

1)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深刻把握和运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

2)建立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质量管理; 

  (

3)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和培训,形成本企业的质量文化; 

  (

4)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5)持续进行质量改进,不断创造令顾客满意的产品; 

  (

6)增加质量管理方面的投入,实施标杆管理。 

  综上说述,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要做的不仅是这些,也不仅仅是做好自己就够了,
政府和企业之间也应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协同应对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4 结束语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适应市场变化,借鉴西方现代质量管理方式,发展、提
高自己。现代质量已发展到

“大质量”的阶段,产品的三层次理论[6]也已深入人心,企业只有

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39-364. 

  

[2]岑咏霆.质量管理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82-321. 

  

[3]安景文.企业管理学[M].中国标准出版社. 

  

[4]孙静.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未来[J].中国质量, 2003 年 1 月刊. 

  

[5]Deborah Hopen.The Course of Change Over Time[J].中国质量,2003 年 1 月刊. 

  

[6]蒋苏华.产品质量----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基业常青中国质量[J].中国质量, 2003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