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大于

30 米的断层以及 F5、F5-1、F1-4 等位于井田边界或采区边界,主要由钻探与地震

断点综合控制,没有井巷揭露的落差

10~30 米的断层在此不作评价。仅对西四采区内部有

井巷揭露的落差小于

30 米的断层进行对比分析。

  

2.2.1 采勘对比基本一致的断层

  西四采区巷道揭露的

10~30 米断层有三条条,经过采勘对比基本一致,其中 DF32-4

18328 上顺槽、18228 下顺槽揭露,走向延展 80 米;DF32-2 分别在 18328 工作面、18228

工作面和

18118 下顺槽揭露,走向延展 860 米;F251 在 18328 工作面、18228 下顺槽得到揭

露,走向延展

185 米。

  三维地震解释的

6 条落差 5~10 米的断层仅实见两条,均在 18118 工作面下顺槽揭露,

分别是

DF14(H=5.0 米)、DF55(H=6.0 米),经过对比采勘基本一致。其余断层均未实见。

  

2.2.2 大于 5 米的断层发育特征

  对西四采区内部揭露的大于

5 米的断层(包括由钻探与地震断点控制的可靠断层)的

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

⑴ 正断层较多,逆断层较少,比例 3:1;⑵从断层组合关系

上来看,多为

SW、SE 和 EW 三组;⑶大中型断层常派生出大量的小断层,严重影响工作面

的布置;⑷断层倾角以

50°~70°为主。

  

2.2.3 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及特征

  本次统计的小构造是指小褶曲、落差<

5m 的小断层及层间滑动等构造现象。经矿井生产

实践证实,小构造已成为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构造的出现破坏了煤层的原有形
态,使煤层的稳定程度降低,煤质变差,导致在采掘过程中增加无效进尺等,制约了矿井
产量和经济效益。
  西四采区小断层十分发育,煤层的连续性受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采区回采率和采区
生产能力。巷道中实见的小断层

,有时光滑平直无充填物或有断层泥充填,有时粗糙弯曲,断层

带宽

0.1~0.3m,泥岩煤屑充填或泥岩砂岩组成角砾岩,断层两盘煤层破碎,牵引、揉皱、弯

曲,产状发生变化,煤层变薄,滑面发育,近三成的断层揭露时有淋水发生。
  西四采区勘探阶段发现

26 条小断层,主要是三维地震勘探解释断层,但是经过生产实

际验证,发现小断层的控制程度较低,准确率仅达到

10%,只能作为参考。西四采区经生产

实际揭露落差小于

5 米的小断层有 125 条。

  根据实见的小断层对西四采区小断层发育特征简单分析如下:
  

1、在 125 条小断层中正断层 98 条,占 78.4%;逆断层 27 条,占 21.6%。可见正断层占

绝大多数。
  

2、所统计的小断层中,走向 SWW42 条,走向 SEE38 条,走向 SSW26 条,走近南北 9

, 近东西 10 条。说明小断层是多数不同方向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

  

3、小断层的展布方向严格受大中型构造控制,二者按走向分组数,相应组的展布和特

征基本一致,均为走向断层最为发育。
  

4、根据巷道揭露情况看断层常成组出现,呈地堑或地垒形式,偶见阶梯状断层。

  

5、小断层出现常导致煤层层间滑动和牵引构造。产生顶压、底凸、穿刺等变形,使煤层变

薄、增厚、顶底板岩石破碎,增加开采难度。
  

6、小断层常与小褶曲伴生。

  

7、在大中型断层附近、两组交汇处或构造应力集中地区,小断层相对集中。

  

2、结论

  对比潘二煤矿其它采区地质构造特征,发现西四采区

8-2 煤层的地质构造发育具有广

泛性和普遍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小断层与小褶曲是造成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断层以正断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