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3.1 地质灾害类型 

  调查区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房屋变形、开裂、地面裂缝、沉陷、地下水位降低或漏失等不
良地质现象,其中调查区南部地势较高的地带建筑物变形破坏较地势较低的地带严重。

 

  

1、地面沉降及裂缝:近二十年来,调查区南部个别住户地面上可见裂缝,裂缝宽度 0.5

3.0cm,裂缝两侧高差约 7.0~10.0cm(见照片 1)。地表裂缝系土层向下坡方向沉降、滑

移而形成的拉张裂缝。

 

  

2、建筑物变形:调查区内建筑物变形表现为墙体开裂、梁柱抽脱、墙面倾斜、墙体错断等,

二十年来,随着采煤活动的加强,变形幅度逐渐增大。建筑物裂缝宽度一般

0.3~1.0cm,最

宽达

5cm,长度 1~5m,见照片 2、3。 

  

3、地下水位及地表水位降低和漏失:二十年前调查区中部的水田可以种植稻谷,附近

井泉较多。近二十年来,地下水位降低,水田不复存在,井泉干涸或半干涸,给居民生活带
来不便。

 

  

3.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地表裂缝和房屋变形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调查区南部(采空区平面示意图上两条波
浪线之间的区域),地表裂缝的延伸方向与采空区的走向大致相同;调查区中北部建筑物
的变形较轻微。地表水漏失严重区为采空区平面示意图上第一层采空区和第二层采空区之间
的低洼沟槽地带,走向与采空区走向一致。

 

  

4 采空区分布及特征 

  

4.1 采空区分布 

  调查区采煤巷道和采空区杂乱,可归并为

3 层,第一层采空区距地面 60~80 米,第二

层采空区距地面

100~110 米,第三层采空区距地面 130~140 米。第一层采空区和第二层采

空区年代久远,采空区范围较大(见采空区平面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

 

  

4.2 采空区特征 

  

Y1 煤层为调查区的主采煤层,厚度约 1.65 米,产状 190°

∠23°。 

  调查区矿井属小煤窑,主要为手镐采煤、平硐掘进、平巷运输,顶板管理有垮塌法、煤矸
石自留充填法及临时支护法。采空区沿煤层延伸,巷道高度

1.2~2.0m,局部达 3~5m,宽

1~3m。 

  

5 采空区沉降计算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经验公式及数值,
对采空区的沉降进行估算。

 

  

1、采空区影响范围及深厚比:对张家湾矿区自上而下的 3 层采空区的影响半径进行计

算,计算公式为

 

  深厚比

=采空区至地面垂直高度(

△H)/采空区高度(m)。采空区高度平均约 2.5m。 

  

2、采空区覆盖岩层的破坏高度 

  (

1)冒落带最大高度 (M 为煤层开采厚度) 

  计算得:

 8.4(m)。 

  冒落带高度小于上、下采空区的距离,下一层采空区不会导致上一采空区底板塌陷。

 

2)导水裂隙最大高度 

  计算得:

 35.7(m) 

  导水裂隙高度大于相邻采空区之间的距离,导致上一采空区变形、沉降。

 

  

3、采空区最大沉降量 

  

6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1 采空区变形沉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