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做不出高水平的采区设计和开拓设计,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不能迅速适应现场工作,需要

2-3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培养地下空间概念[

1-5]。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地下开采的空间概念,迅速适应工作,是采矿教学亟待研究和现场
急需落实的重要教研课题。为解决上面问题,形成有效的培养方式尤其重要[

6-9]。 

  二、地下开采空间概念培养存在问题与改进

 

  矿井空间概念的培养,体现在学校、学院(系)、教师、学生、煤矿五位一体的合力作用,
体现在实验课、理论课、实习三大教学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改进的着力点也主要从存在
问题的实习、实验环节入手。

 

  

(一) 实验存在问题与改进 

  

1. 存在问题 

  (

1)实践证明,利用采矿实验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方法。 

  但由于模型是缩小了的现场布置,因此难以让学生培养真正的现场空间感觉,实物同
比例模仿现场有一定难度,这也是采矿实验模型教学不足之处。

 

  (

2)目前学生上实验观摩课,教育部要求每批学生不超过 15 人,提高了教学效果。但

是量(实验室听课时间和观摩时间)与质(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全面性及思考空间布置的依
据等)难以保证,由于时间紧凑,工作量大,因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清理斜巷和竖井
井底到达水平后,还要向下延续

20m 的竖井,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都不能理解,

重复向教师提问这样的问题。

 

  (

3)目前在相关高校都有较为齐备的实验室模型,如焦作的现代化矿井模型,但用过

几年后,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影响教学质量。

 

  

2. 改进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利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资助等,进行了如下改进。

 

  (

1)建设等比例仿真多功能巷道 

  

2009 年,安徽理工大学在地面建设了矿井巷道与生产系统实物模型,如图 1 所示。 

  图

2 为巷道功能设计模块图,包括四个模块,即系统安装、断面形状、 

  监测系统、支护方式等,还含有交叉点(牛鼻子)、炮眼布置断面、轨道(含车场)等,
使巷道断面设计、爆破设计、支护设计及巷道设备设施布置、观测系统等于一体。建立矿山压
力地面实时监测系统,将煤矿井下各类巷道在地面建造,并安装机电设备和各种监测信号
形成一个大型实验环境,能完成十几项实验项目。

 

  图

2 巷道功能设计 

  以上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生产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矿井空间概念、
进行工程基本素质的提高等起着重要作用。

 

  (

2)加强实验观摩实习的量与质的过程控制 

  以实验观摩

“现代化矿井模型演示系统”为例,按图 3 对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注

重矿井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关系。

 

  图

  (

3)现有实验室模型完好率的管理完善 

  及时与厂家联系,对失修损坏模型进行维修;同时积极引进厂家提供的更稳定可靠的
模型。

 

  

(二)现场实习存在问题与改进 

  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针对以往存在问题,采取下列措施进行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