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了次要特征

,在岩土工程实践中,对于各种问题其分析模型并不是唯一的,因此模型的不确定

性由此而来

,模型选择不同,分析和计算结果就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由于人们所采用的分析

模型

,就其实用性和复杂性来说,是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直接相关的,岩土工程设计

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考虑实际结构的特点和性能

,这就要求使用越来越复杂的模型,工程实

践中也需要结合地区经验

,考虑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必要时需进行补充勘察并进行设计方

案调整

,做到技术可靠和经济合理。 

  三、岩土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大型钢铁企业决定投资

2 亿元建设 1 台 360m2 大型烧结机,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节能

降耗

,加强环境治理,达到国内同类型烧结厂装备水平,争取将烧结工艺和装备水平迈上一个

新台阶

,3 年半内收回投资,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其烧结机主厂房为钢筋混凝土

结构

,5 层,高 46m,厂房面积 137m×22m。设计委托岩土工程勘察要求提供岩土技术参数及分

析评价

,并对基础设计及处理,对不良地质现象防治作出论证和建议,经业主委托,工程地质勘

察单位组织施工

,提交场地资料如下:主要土层分布为杂填土、粘土、粉质粘土、强风化页岩

 

(埋深为 28~30mm),中风化页岩等。水文地质状况为:上层滞水、水量不大。区域地质构造为低
山丘陵与平原地带

,区域断裂比较发育。根据构造调查,拟建场区无断裂通过。结论为:所建场

区地层分布稳定

,无断裂通过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建筑。 

  

2.现场桩基施工现状 

  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总体网络计划安排

,挖孔桩基础计划 1 个半月全部完成,工程施工 1

月个多月有一根桩

(C17)在挖至 16.8m 时出现涌水,C18 桩在 23m 出现大量涌水,其后三四天

共有

16 根桩陆续出现涌水现象。B18 号桩日涌水量达 2000m3 以上,采用水泵排水无法排干。

经测量

,其静止水位标高大部分在-19~-20m,其桩底离中风化岩面还有 4m 左右。根据详勘报

,地下水量不大,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另外,从另一处(B18 桩)取样也发现岩性异常,即出现灰

岩夹层。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

,整个挖孔桩工程全面停工。根据施工现场所反映的情况,设计

单位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由于出现地下涌水和灰岩岩性,工程地质实际情况与原详勘

报告不符合

,采用排水疏干的办法难以奏效而机械钻孔受设备能力限制(桩径为 2700 大口径,

且需嵌岩

),难以实施,故拟采用桩筏基础。同时提出对施工区域进行工程补勘:对地下水性质

进行综合评价

,判明岩土整体性和稳定性,并查明是否有岩溶、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 

  

3.进行补充勘察 

  由某勘察单位对施工区域进行了补充勘察

,由于场地地质情况复杂,除进行钻探工作外,

还专门进行了井探和物探工作。经补勘工作得出如下认识

:(1)经孔底并内环刀取样分析,

⑤ 层

粘土压缩模量原勘察值为

Es=7.8MPa,实际为 Es=7.5MPa,稍低;(2)基岩性质较原详勘报告有

较大差别

,为寒武系页岩和灰岩交互层,局部出现 20~60cm 厚度不等的溶洞,但其下部均控制

3m 厚的完整岩石;(3)水文地质情况:场地赋存有地下水,第四层上层滞水水位 23.5m 左右,

岩溶裂隙水承压水位

17m 左右,证明下部有裂隙存在,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

具微腐蚀性。

 

  

4.地基处理设计 

  ⑴

.通过设计计算,决定采用桩筏混合基础,其中桩为摩擦桩,对有水桩采用碎石挤密充填

办法。要求桩底达到

⑤层土的承载力标准,承载力为 250kPa,压缩模量 6.5MPa。后在施工过程

,因受到施工场地和施工机具限制,只能用 1t 左右的锤夯实,同时,对桩底进行动力触探检测。

经验证

,难以达到承载力要求,且对桩土周围影响较大,不利于下步混凝土灌注施工。,在充分研

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设计采用增加扩大头,并对原先采用的未达要求的碎石挤密部

(即扩大头底部)进行预埋管压浆处理的方法。 

  ⑵

.增加扩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