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产业可根据需要选择企业地点 (区位) 以获得最大
利益.

而煤炭产业及其开采对象的主要特点是

[ 1 ]

:

1) 煤炭企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 ,为后

续能源和加工制造业提供原料的第一次产业. 煤炭
是自然资源 ,是长时间无市场价格的公共物品 ,无
偿使用. 煤炭又是在几十亿年经地质作用富集起
来的. 煤炭质量 (发热量 、

灰份 、

含硫量等) 决定于沉

积和变质过程 ,而不决定于开采技术.

2) 煤层赋存的地质过程决定了其分布的不均

衡性 ,造成煤炭开采是否紧接市场而无法自己选
择 ,由此形成煤炭的大量调运和价格差异.

3) 煤炭企业不是“制造企业 (经过对原材料加

工形成产品) ”,而是生产一种特殊商品 ,质量并不
能体现开采时的科技含量. 而同样质量的煤炭由于
赋存条件 (深度 、

地质构造 、

煤层厚薄及引发事故的

可能性等) 不同 ,开采所用的科技会有很大差别 ,从
而影响成本.

由于资源赋存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不一致 ,

使煤炭产品的赢利与所在地区位直接相关. 如对
西部来说要承受巨大的运输成本 ,而东部矿井可直
接面对市场售价. 因此若遇到难采煤层 ,区位又远
离市场 ,若要求企业完成完全成本 ,地处西部的企
业在同样开采条件下就很难赢利 ,而我国大部分煤
炭产量在西部.

4)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且由于矿产资源与

土地 、

水 、

植被等环境要素紧密相关 ,采矿将直接构

成对它们的破坏.

5) 煤炭开采是井下作业 ,属于高危行业 ,因此

百万吨死亡率是重要指标.

由于产品质量与安全和环保的投入并不相关 ,

因此 ,若管理不善 ,有些煤矿 (尤其小煤矿) 为了扩
大赢利空间 ,就采取以牺牲安全 、

资源回收率和破

坏环境而获得极其低廉的成本 (如 40 元/ t ) ,而在
同样条件下的国有重点煤矿成本达到 150 元/ t ,不
公平竞争因而形成. 无论是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在
开发时必须把节约放在首位 ,应对回收率有硬性规
定. 环境资源也应合理定价有偿使用 ,使非正常人
为损失降低至最低限度.

6) 煤矿开发都经过“勘探

2前期开采2扩大生

2鼎盛2衰退2枯竭”过程 ,且煤矿需不断投资延续

和接替生产能力. 煤炭城市随开发而兴 ,随耗竭而
衰. 因此在发展鼎盛时期政府应提取必要的资金 ,
来完善作为城市应具有的功能 ,大力培育和发展接
替性产业 ,使其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7) 煤炭赋存条件使它进入条件简单 ,因此很

容易成为贫困地区解决农民劳动就业和脱贫致富
的手段 (例如乡镇煤矿产量高达 7 亿 t) . 大多数煤
矿都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促使用人过多. 以 1999 年
为例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有职工 299. 9 万人 ,生产
煤炭 512. 7 Mt , 人均劳动生产率是澳大利亚的

1/ 64 ,美国的 1/ 71 ,南非的 1/ 22.

8) 矿山企业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 ,工作环境

艰苦 ,子女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无特殊政策以提
高待遇 ,很难吸引人才. 矿工多处于地下深处作
业 ,危险因素多 ,职业病多 ,重大人身安全事故多.
矿工在企业服务年

比一般工业企业短 ,自然减员

和新增人员都要比一般企业频繁 ,因此劳动保护费
用比一般工业企业多得多.

煤炭开采特点 (区位 、

赋存的煤质 、

厚薄 、

深浅 、

致灾条件和破坏环境等) 决定了企业经济技术活
动 ,若不在安全 、

高产高效 、

高回收率和洁净生产加

以约束 (如安全赔偿和环境与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
偿使用等) ,将导致 :

乡镇煤矿就不会像民营加工制造企业那样注

重科学技术 ,而是采用原始办法采矿以牺牲安全 、
环境和资源而获得暴利 ;

对一些矿区 ,由于区位没有优势 、

开采和安全

难度大 、

成本高等因素 ,但影响不了价格 ,无法实现

公平竞争 ;

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回收率低) 和破坏环境的

开采方法 ;

煤炭企图用延长产业链以取得效益 ,但面对下

游产业很难进入 ,形成价格和管理上的不公平竞
争.

由上面的分析 ,应该认识到煤炭开采的科学技

术主要体现在

[ 2 ]

:

1) 安全生产 ;

2) 提高资源采出率 ;

3) 保护环境 ;

4) 机械化开采以提高效率 ;

5) 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
若不在这方面进行管理 ,必然不是科学采矿 ,

否则在利益驱动下必然是野蛮采矿. 因此 ,煤炭工
业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应能保证实现可持续的安全 、
清洁和节约生产.

2

 关于煤炭生产能力

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 3 000 处 ,小煤

矿多达 2. 3 万处. 2004 年全国煤炭产量 19. 56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