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大理白族人们很早就有专门从事建筑建造和装饰的

工匠。公元

7 世纪中叶,在今大理州地区一带,共形成了六个比较大的贵族集团,史称“六诏”。至

唐开元二十六年

,蒙舍诏头领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其他五诏,并逐渐统一云南,建立了“南

”奴隶政权。当时的“南诏”政权跟唐王朝的关系非常亲密,而且在文化上也主动向唐王朝学

习。大量的汉族人在这个时候来到云南

,与当时的本地人相比,这些外来的汉族人掌握着相对

先进的技术水平

,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能工巧匠。他们在南诏国,跟当地白族工匠们一起从事

劳动生产

,把先进的汉族文化和技艺教给了他们,使得大理白族地区有了更多的工匠,技术水

平也更加成熟

,为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2.3 民众整体文化、艺术水平较高 

  大理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他们非常善于吸收和学习其他民

族的优秀基因

,而且对于外来文化的学习,既不盲目排斥,也不一味盲从,而是根据自身的文化

特点、背景

,巧妙地吸收、容纳、消化,既不被同化,也保证了自身的先进性。对周边各民族文化

的兼容并蓄

,尤其是汉文化,使得白族人们的文化艺术水平和欣赏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少数民族,

这就使得白族人们对于建筑的美观性和文化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
术不得不朝更高水平方向发展的原因之一。

 

  

 

  

3 从购买力的角度来分析 

  

 

  白族民居里

,青砖黛瓦、粉墙画壁的墙壁,精雕细琢、慢工细活的门窗等,都是需要花费比

较多的财力、物力才能做得到的

,也就是说,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是以当地的经济条

件为基础和推动力的。

 

  (

1)富庶的苍洱大地,是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温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苍山之下、洱海之畔的大理白族人们无疑是占据了很好的地理

位置的。苍山除了出产冷杉、松树、桧树、栗树、山茶

,木香、当归等经济特产外,还盛产大理石。

“石因地而名,地因石而灵”,苍山的大理石石质细腻,光滑如脂,花纹奇美,尤其是以花纹取胜的
“彩花石”,一经打磨便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天然画面,被誉为“石中瑰宝”。自
唐朝以来

,精美的彩花大理石不但作为贡品上交中原朝廷,为苍山大理石带了远近闻名的名声,

也与苍白玉、云灰等大理石一起作为特产畅销中国西南地区

,为大理白族人们带了大量的财

,为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部分的经济支持。 

  洱海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鱼类资源尤其丰富,有弓鱼(大理洱海裂腹鱼)、鲫鱼、洱海土著

鲤鱼

(大头鲤,洱海春鲤、大理鲤等九种)、银鱼、虾、螺蛳贝壳等,其中弓鱼最为有名,在当地有

“鱼魁”的美称。湖产海菜不但是白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菜,也是享誉中国西南地区的名菜,不但
为大理白族人们提供了可口的食物

,也带了丰厚的财富。此外,更重要的是洱海一带土地非常

肥沃

,水资源非常丰富,是理想的水稻种植之地,为大理白族人们解决温饱提供了保障,使得他

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物力花费在建筑装饰上。

 

  (

2)繁荣的经济,是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动力 

  公元前

221 年,秦王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中央王朝开始对大

理的统治;汉时

(公元前 109 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

叶榆县

,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自西汉起,

中原与吐蕃等国的交往

,大多需要途经剑川县境。而且,滇藏古道、剑兰古道、维西到永昌的古

道都要经过剑川

,这三条古道不但是古代驿道、商道,也是盐井运销之道,这样关键的地理位置

使得剑川成为了当时滇西的物资交流中心。这不仅给当地白族人们带了中原的先进文化

,同

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为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