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

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传统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抗病、虫品种植

物检疫

,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 

  

5.2 大力发展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

,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虫害不易产生抗性,

成本低

,易得等优点,在克服害虫的抗约性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植物源农药具有独特的优势。 

  

5.3 研究开发有害生物监测新技术 

  要在植物病原体常规监测方法中的孢子捕捉、诱饵植株利用、血清学鉴定基础上开展病
原物分子监测技术的研究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监测病原物的种、小种的遗传组成的消

长变化规律

,为病害长期、超长期预测提供基础资料。 

  

5.4 建立有害生物的超长期预测和宏观控制 

  为适应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预测、预报应对有害生物的消长变化作出科学的判断,也就

是要对有害生物消长动态实施数年乃至十年的超长期预测。要在更人的时空尺度内进行

,其

理论依据不单单只是与有害生物种群消长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

,亦包括种植结构、环保要求、

植保政策以及国家为实现农业生产持久稳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5.5 建立控制有害生物的长期性和反复性思想 

  自有人类栽培农作物历史以来

,植物病、虫、草害无时无刻不制约着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而品种抗病性的丧失、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有害生物演替规律难以预料

, 以及病虫防治要

求作物遗传多样化和生产栽培、商贸要求的品种单一化的矛盾等技术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同

时一部分已被控制的有害生物在放松防治或环境条件改变后又会回升。交替变化的趋势说明
了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因此植保工作要适应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

环保要求等的改变而变化

,要树立持续的思想,在新形势下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同时逐步建

立科学完善的与持续农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植保技术支持体系和稳定的植保科技队伍

,为在

更高水平上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我国农药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 刘长江,门万杰,刘彦军,等.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3] 何文初.加强中国农药污染环境法治思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