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农村妇女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上明显低于男子 

  从

2000 年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看,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 ,

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 21.9 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 13.6%,比
男性高

9.6 个百分点;被调查者家中未能继续升学的女性中,父母不让上的占 36.8%,比男

性高

8.9 个百分点。虽然

“家境困难”同样都是父母不让子女继续上学的主要原因(男性占

69.8%,女性占 68.1%),但父母认为女孩上学没有用的达 9.1%,比男性的同一比例高 5.6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经济困难固然是主要原因,但轻视妇
女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同时,在接受成人教育方面,农村无论男女,基本集中于
专业技术培训和文化补习、扫盲两项,但女性以文化补习、扫盲为主,比男性高

23.4 个百分

点,而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则比男性低

13.2 个百分点,存在着教育层次上的差别。 

  

 

  二、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妇女处于劣势地位的原因分析

 

  

 

  

1.传统思想和传统两性分工的束缚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的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农村影响很深,男性更多

地居于

“高者”、“优者”、“强者”、“主者”的位置,固执地维持着传统的农业社会的性别规范,

农村妇女的经济活动则局限于狭隘的家庭内部,不但要生育子女,作为主妇持家的角色也
很难改变,从而制约和束缚了农村妇女走出家门,女性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改善受到男性的
制约,虽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女性显示出与传统相背的性别规范选择,但大多数女性仍持有
传统的性别定位标准并对自己在家庭中享有的权利和所处的地位表示满意,她们更多地受
着传统性别价值观的左右,还未充分意识到家庭或婚姻的性别权益格局中的不平等状况,
其抗争力也不强,两性间由此维持着传统意义上的

“相安无事”,同时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

聘中也出现对女性劳动力的排斥和歧视。

 

  

2.从农村妇女自身来看,受教育程度低是最大的障碍 

  有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与人们的文化结构呈正相关,受教育水平低的劳动力经济流
动性倾向较弱,由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的障碍大,由本地向外地转移可供选择的就业空间
小,适应不了非农产业的需要。长期以来的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使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

低且缺乏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当前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
兴起,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生产过程,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我国
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低、接受的培训机会少,而且即使接受培训也是低层次培训的现状,不
利于她们参加到新技术产业中,不利于提高她们的就业层次,不利于她们向非农产业转移
也难以提高她们在社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3.农村妇女的发展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 

  发展资源是主体得以超越生存层次的、使自身获得发展的要素,它的容量决定了主体的
发展空间,它主要包括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流动机会、组织化程度、闲暇资源。在农村居
民发展资源普遍相对不足的今天,资源拥有状况将形成一个群体发展的约束与支持。从两性
间的资源配置来看,女性发展资源仍相对不足,特别是在稀缺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女性处
于明显的弱势,农村妇女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上明显低于男子,男性是流动主体的状
况延续至今,农村女性向上流动机会很少,在农村社会变迁带来的职业阶层分化过程中,
女性被低层次化,这些都可以说明,农村妇女在非农化进程中占有的发展资源的不足,可
以说,男性在资源重组过程中优化了他们的结构,而女性劳动力则被低层次化了。

 

  

 

  三、成人教育在农村妇女非农化进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