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乡、村投入专项资金

44.4 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 30 万元),群众自筹资金 477 万元用于购

买农药、器械进行防治,全县共出动机动喷雾器

1 638 台次,农民出动背负式喷雾器 178 

401 台次。体现了公共植保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凸现了植保部门应对重大生物灾害
的防控能力。

 

  

1.4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 

  

2006

―2010 年,金沙县植保植检站在县内的城关、岩孔、西洛、平坝、岚头、清池、禹谟、

石场、龙坝

9 个乡镇的水稻、玉米、高粱、葡萄、梨、大枣、柑桔等作物上示范推广应用佳多频振

式杀虫灯

400 盏,防控面积 1 300 hm2,2010

―2011 年春季,在西洛、禹谟、木孔、城关、金沙

县梦樵茶业有限公司及金沙县恒源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高梁、茶叶、金银花、辣椒上示
范安装太阳能杀虫灯

67 台,防控面积达 446.7 hm2;2005

―2010 年在西洛乡申家街村、中

心村,岩孔镇板桥村、云岩社区推广应用杂糯间栽控制稻瘟病示范,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66.67 hm2;2011 年春季,在金沙县梦樵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茶园上推广应用黄板诱杀蚜虫,
绿板诱杀小绿叶蝉,性诱剂诱杀茶毛虫,生物农药印楝素防治茶园害虫的物理、生物防治技
术,累计示范应用面积

6.67 hm2, 2008 年以来,在蔬菜、果树、水稻等作物上试验示范推广

应用福戈、康宽、稻滕、银法利、阿米西达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3 000 

hm2 以上,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这些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金沙县有机食品、绿色
食品、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1.5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 

  

2004 年以来,县级植保机构加强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普查与防控力度,开展了水稻、

玉米、小麦、油菜、烤烟、辣椒、蔬菜、果树、中药材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普查,同时还开展了危险
性有害生物柑桔大、小实蝇的监测与防控治理,极大地提升了防御抵抗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
的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目前,金沙县植保体系远不能满足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植保业务经费缺乏 

  现阶段县级植保机构财政只保人头工资,缺乏办公经费、差旅费、培训费、更缺乏购置监
测仪器设备,条件得不到改善,监测手段落后,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存在有钱养
兵、无钱打仗的局面。

 

  

2.2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频繁,队伍不稳定,植保技术推广网络在乡镇严重脱节 

  县级植保部门职能专一,但乡镇农技部门工作一把抓,村组又无人抓,造成县与乡镇
及村组推广机构严重脱节,植保适用技术不能快速有效地推广应用到千家万户。乡镇农技推
广机构是整个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频繁改革,
许多乡镇大量削减农技人员,将农技人员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从事非本行业工作,个别
乡镇农技部门已名存实亡(只有

1 名农技人员),植保网络在乡镇已是

“网破、线断、人散”

的局面。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虽属事业编制,但由于属县农业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
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管不了事,往往造成都不管和无人管的尴尬局面。加之农业生产效
益低下,致使部分乡镇领导认识偏差,重视不够,待遇上实行双重标准,农技人员地位和
待遇低,工作不安心,不愿从事农技工作或改行,更谈不上有人专门从事植保工作。

 

  

2.3 植保技术人员素质偏低,知识老化,思想保守 

  县级植保部门技术人员多为

20 世纪 80 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部分为农学专业或招进

的工人,年龄结构和知识严重老化,对植保新技术、新药剂了解不多,尤其是对新病虫和检
疫性有害生物识别能力差。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表现更为突出,多数农技人员识别病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