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
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红壤的形成以富铁、铝化过程为基础,生
物小循环是肥力发展的前提,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

2)砖红壤。分布于热带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和台湾南部。专红壤的富铁铝化作用比

红壤更加强烈;生物小循环特别迅速,营养物质周转利用特别快。

 

  

 

  (

3)赤红壤。分布南亚热带即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的南部,是红壤和砖红壤的

过渡地区。

 

  

 

  (

4)黄壤。分布于在中亚热带山地,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的山地也有分布,主要以四川、

贵州两省为主。其富铁铝化作用较红壤微弱。因排水不良,空气湿度大,土壤经常处于湿润
状态,土壤中氧化铁受到强烈的水化作用,形成多水氧化铁,使土壤呈黄色。

 

  

 

  (

5)黄棕壤。分布在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落叶林下,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北

部、陕西南部。

 

  

 

  (

6)棕壤。地处暖温带湿润地区,纵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也出现在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的山地中,在秦岭、燕山、伏牛山、吕梁山、太行山等一些山脉的垂直中有棕壤的分布。棕
壤适合种植各种果树,如苹果、梨、桃、李等。

 

  

 

  (

7)褐土。分布于在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山地和丘陵,垂直分布于棕壤带之下。 

  

 

  (

8)暗棕壤。是温带湿润地区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

岭、长白山和完达山,其次分布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山地垂直带中。

 

  

 

  (

9)棕色针叶林土。是寒温带针叶林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西坡。 

  

 

  (

10)潮土。属非地带性土类。土壤的形成与地下水紧密相关,地下水位浅使土壤长期

处于毛管水饱和状态。分布在我国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的冲积平原、沟谷阶地上。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分布面积最大。

 

  

 

  

B、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 

  

 

  (

1)温带土壤带依次为:暗棕壤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

土。

 

  

 

  (

2)暖温带土壤带依次为:棕壤

—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 

  

 

  

3、依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规定的标准,我国现行耕地土壤的分

类。

 

  

 

  采用多级分类制,有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7 级。前 4 级属土壤

分类的高级分类单元,后

3 级属于基层分类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