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获得原始调查数据,其中抽样调查是主要调查手段。在植保统计
工作中常用田块数和面积作为抽样数量单位。为便于操作,确定以田块数作为抽样数量单位。
每次在各个统计调查点调查

50 块田(即一个调查样本点 25 块田),详细记载各类型田统

计调查内容。以发生、防治田块比例折算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对于单个田块,应根
据病虫害种类,按《测报技术规范》分别采用

5 点取样、平行跳跃式等调查方法。针对检疫性

有害生物调查,主要采用普查的方法,并用合众思壮专业测亩仪实测发生防除面积

[2-3]。 

  

4 做好系统调查,指导统计点及时下田调查 

  及时下田调查是提高统计资料质量的关键。发生程度调查,过早基数偏低,过迟又难找
到一定数量没有开展防治的田块。下田调查时间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参考确定:一是常年发
生时间。一些常发性病虫害每年的发生时间差别不大,可根据历年情况确定下田调查时间,
如柑桔矢尖蚧(

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二是作物生育期。有些病虫害发生时间与作物

生育期直接相关,可用生育期作为调查指示时间,如小麦赤霉病。三是气温。气温是影响某
些病虫害发生的决定因素,可用当地日平均气温作为调查时间参考。四是系统调查指示。对
大部分病虫害而言,由于受寄主作物、环境条件、病虫源情况的影响,每年的发生情况千差
万别。因此,县植保站通过对系统调查田的观测,估算出各统计调查点下田调查时间是最主
要的方法。对防治后危害程度调查应在病虫害危害基本稳定后进行。田间危害情况调查与发
生情况调查内容基本相同。

 

  

5 科学整理调查数据 

  在统计工作中,数据整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直接影响统计的准确性。首先,用加
权法确定病虫害发生程度。根据《农业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规范》,发生程度分轻发生、偏轻发
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

5 级。先对统计调查点各类型田病虫发生量进行分级,再算

出各级田块的比例,然后计算加权平均密度指标,对照分级标准确定发生程度。其次,用累
加法确定发生面积。将发生程度为

1~5 级田块比例分别乘以该作物种植面积即为各级别发

生面积,再将达到防治指标的各级别发生面积进行累加。第三,综合考虑确定防治面积。一
是要看各类型田采用的防治方法;二是要看害虫发生代数;三是要看施药次数。化学、生物、
物理防治及各代(次)的防治面积的总和即为该病虫害防治面积。第四,用防治后调查情况
修正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由于病虫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个较长时间发生、发展的过

[4]。在防治前进行发生程度调查时有的田块病虫害还没发生,有的田块还没稳定。因此,

有必要用危害程度调查情况对某些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进行修正。对于少数危害程
度、危害面积(测定方法同发生程度)大于防治前发生程度,宜将危害程度平均密度指标、
危害面积加

20%后确定该病虫害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第五,用其他乡镇的调查情况作为参

考依据。如统计调查点没有发生田块而其他乡镇有一定发生面积的,则需对数据进行修正。
第六,利用损失率匡算挽回损失、实际损失。挽回损失

=自然损失-实际损失。损失率数据主要

3 种方法获得,一是运用数学模型,二是应用权威数据,三是当年田间测产。根据发生程

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自然损失量。根据危害程
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实际损失量。一季作物发
生多种病虫的或一种害虫发生多代的,在统计损失总量时不能机械地进行累加。

 

  综上所述,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工作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如有
些统计标准有待研究,统计手段也需要改进。

 

  

6 参考文献 

  

[1] 周华众,谢华伦,董兰,等.湖北省植物保护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J].湖

北植保,

2007(5):21-22. 

  

[2]  郭继萱,王泽乐,石真彬,等.关于搞好植保专业统计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

2008(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