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0、30、50、70 mg/mL 加入蔗糖,冷却后接种乳酸菌,接种量 4%(每 100 mL 豆乳接种 4 mL
乳酸菌,下同),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为

3.0 mg/mL,封口后 40 

℃发酵 5 h,考察蔗糖添

加量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
  

2)乳酸菌接种量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接种前对菌种进行驯化[5-7],使菌种适应豆

乳的生长环境。将豆乳分为

3 组,固定蔗糖添加量为 50 mg/mL、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为 3.0 

mg/mL ( 琼 脂 为 1.0  mg/mL 、 CMC-Na 为 2.0  mg/mL ) , 冷 却 至 42 ~ 43 

℃ 后 分 别 按

3%、4%、5%的接种量接种 3 组豆乳,封口后 40 

℃恒温发酵 5 h,考察乳酸菌接种量对大豆

酸乳发酵的影响。
  

3)稳定剂比例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豆乳与牛乳相比,其颗粒远远大于牛乳,因此

豆乳在发酵过程中易出现分层现象

[8]。用 CMC-Na 和琼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稳定剂。

将豆乳分为

5 组,固定蔗糖添加量为 50 mg/mL、乳酸菌接种量为 4%、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

3.0 mg/mL,分别加入不同配比的稳定剂(表 1),密封后 40 

℃恒温发酵 5 h,经后熟后

进行感官评定。

   4)发酵时间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通常传统酸乳发酵的温度在 40~

42 

℃,发酵时间控制在 4~6 h。固定蔗糖添加量为 50 mg/mL、乳酸菌接种量 4%、复合稳定

剂的添加量为

3.0 mg/mL(琼脂为 1.0 mg/mL、CMC-Na 为 2.0 mg/mL)、发酵温度为 40 

℃,

分别发酵

4、5、6 h,考察发酵时间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大豆加工制品通常会有较重的豆腥味,这也是制约其产品风味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
这种豆腥味是大豆破碎后,其中的脂肪氧化酶氧化大豆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所引起的
[4]。加热预煮工艺可以使脂肪氧化酶失去活性,从而降低豆腥味[9]。此外,预煮还有杀菌的
作用

[10],因此本研究预煮方案采用煮沸 15 min,可同时达到杀菌和脱腥的目的。

  

2.1 蔗糖添加量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

  乳酸菌的生长以及产酸能力与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密切相关。由表

2 可知,蔗糖的添加

量对大豆酸乳的口感以及外观有明显的影响:添加量为

10 mg/mL 时,大豆酸乳凝乳不完

全、酸味很重、口感差,表明发酵过程产酸不足,蔗糖完全被利用,无法让人感觉到甜味的
存在,而其中的酸味来源于发酵后产生的乳酸;添加量为

30 mg/mL 时,大豆酸乳凝乳不

完全、酸味较明显、口感有改善,表明发酵过程产酸不足,但是已经可以凝乳,凝乳组织不
紧密,有乳清析出,蔗糖被完全发酵成乳酸,导致酸味偏重,口感差;添加量为

50 mg/mL

70 mg/mL 时,凝乳完全,有少量乳清析出,表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后,大豆酸乳 pH

达到了凝乳的要求,口感细滑。鉴于蔗糖添加量为

70 mg/mL 时有明显的甜味,并综合成本

考虑,选择

50 mg/mL 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2.2 乳酸菌接种量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

  由表

3 可知,接种 3%的乳酸菌,大豆酸乳的凝乳不完全、质地较软,间接反映了以 3%

的接种量发酵得到的大豆酸乳

pH 偏高,从而导致大豆酸乳凝乳不充分;而按 4%和 5%的

接种量制得的大豆酸乳凝乳较好,二者感官指标相差不大。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发酵大豆酸
乳选择

4%的接种量较好。

  

2.3 稳定剂比例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

  琼脂具有促进凝乳、增加酸乳的稳定性、防止破乳、减少乳清析出的作用,能使制得的乳
产品口感细滑。但是过多的琼脂会使乳产品的口感类似果冻而失去了酸乳的口感。通过观察
5 组不同稳定剂配比制得的酸乳发现,随琼脂添加量的加大,在后熟的过程中出现了琼脂
析出的现象,影响了大豆酸乳的口感。

CMC-Na 可以让酸乳更加细腻,使其口味和口感达到

酸乳的标准。综合比较,琼脂添加量为

1.0 mg/mL、CMC-Na 添加量为 2.0 mg/mL 时,所得产

品口感细腻、无琼脂析出、无分层等现象。
  

2.4 发酵时间对大豆酸乳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