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使用户逐步树立节约用水意识等。

[2] 

  

 

  

2003 年 10 月在全国水资源工作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交流总结会上,时任水利

部部长汪恕诚先生结合张掖等地的试点经验,分析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时曾明确指出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
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3] 时任水利部副部长
索丽生先生也强调,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制度建设的过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形成节水运行机制,其关键是制度建设

”。[4] 

  

 

  中科院著名国情分析专家胡鞍钢教授和清华大学王亚华博士在

2003 年对张掖市节水型

社会建设试点的调研报告中同样指出,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观

念革命、管理革命、透明革命、参与革命

’,归根到底需要‘制度革命’。如果说调水主要是工程

建设,那么节水主要是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立需要大规模的制度建设。从传统用水粗
放型社会走向节水型社会,本质上是从浪费水的旧体制转向高效用水的新体制,需要经历
大规模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

”[5] 

  

 

  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不仅得到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普遍认同,成为节
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功的普遍经验,而且也得到了水利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认可。

2003 年

12 月 25 日水利部发布的《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 [2003]634
号)指出,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2005 年 9 月 16 日发布的《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通知》(水资源

[2005]400 号)则明确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

近期重点工作之一是要

“加快建立完善节水型社会制度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建设节水型社会
的当务之急;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是节水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 

  

 

  二、制度建设中的制度

——以博弈均衡说为参照 

  

 

  从当下中国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看,

“制度”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仅在节水型社

会建设问题上得到了广泛推崇,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多学者言必称

“制度”。汉语中“制”有节

制、限制的意思,

“度”有尺度、标准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

的尺度。《现代汉语词典》对

“制度”的解释,一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

”;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6] 这一解释代表了汉

语日常用语对

“制度”的一般理解。 

  

 

  在学界,既有的研究对

“制度”并没有统一的解释范式,以致于产生所谓的“制度”定义

“丛林”现象。[7] 正如德国学者柯武刚和史漫飞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所言,文献中的“制

”一词有众多和矛盾的定义,不同学派和时代的社会科学家们赋予这个词以如此之多可供

选择的含义,以至于除了它笼统地与行为规则联系在一起外,已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适的定
义来。

[8] 换言之,学者们除了认同制度的规则表象外,对于究竟什么是制度或制度的本质 ,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对而言,制度的博弈均衡说采纳了博弈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日益成为制度本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