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二、科学前概念的形成原因

 

  

1.前概念的产生与儿童的个人生活经验有关。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他将儿童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在最初的感知运算阶段
儿童主要是靠个人的感知觉能力来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他们依靠个人有限的所见所闻
来解释科学世界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虽然这些解释在成人看来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谬的
但是因为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吻合,因此会得到儿童的长时间的认可。

 

  

2.前概念的产生与儿童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接触到的人有关。 

  儿童除了从个人的生活经验中获得前概念,也可能从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及周围的人当
中获得一些前概念。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成人往往倾向于通过简化科学概念来帮助儿童理
解这个世界,而在简化的过程中又往往会扭曲概念的本质含义,给儿童错误的认知。很多研
究表明,教师是儿童前概念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的错误阐述,对科学概念的不适当简化
等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前概念概念。

 

  

3.前概念的产生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程度有关。 

  一切概念都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并用词来标识的。因
此,概念的形成离不开思维,思维是概念形成的内在因素,是概念形成的基础。而儿童前概
念的形成也是儿童自我思维加工的结果。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他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
段、前运算阶段(表象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感知运算阶段,儿童主
要依靠个人的感知觉器官来认识和了解世界,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概念的形成过程基本不
依靠思维。而在儿童

2

―7 岁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已经开始脱离物体,利用表象来进行思维,

这一时期儿童开始运用思维来形成概念,在这些概念当中包括大量的科学前概念,在这一
时期,儿童的思维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相对具体性,即以表象思维为主,还不能进行

抽象逻辑思维。(

2)不可逆性,只能单向认识事物间的联系,缺乏守恒概念。(3)自我中

心,表现为儿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正是因为处在此时期的儿童在思维上具有
这些特点,所以在思考光源问题时才会倾向于将光源或光的作用效果这些与光有关的实在
现象理解为光;因为缺乏守恒的概念,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才无法理解透镜只是将等量的
光汇聚在了一点;由于受自我中心的影响,儿童才会只把自己能意识到的强光看作是光,
进而导致对反射的片面理解。

 

  与皮亚杰相同,维果斯基在其著作中详细分析了儿童的概括(即影响儿童概念形成的
思维过程)能力的发展,并将其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含混思维、复合思维和概念思维。在含
混思维形式的主导下,对儿童起重要作用的通常是直接的、偶然的、情境性的印象。在这一阶
段中,儿童的思维以自我为中心,儿童认识、理解、概括事物主要依靠知觉提示给他的主观
联系,而不考虑事物的内在客观联系,因此这些联系也往往是无条理的、甚至是矛盾的。这
也很好地解释了儿童前概念的形成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前概念的形成,既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又是儿童
内在的思维方式的作用的结果,并且内外部因素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外部环境为是思维内
在运转提供原料与素材,刺激内部思维的运作,而内部思维运转产生的结果又需要得到外
部环境的肯定,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正是在这种内外因的互动中形成的。外部环境提到的,儿
童将光等同于灯或太阳,正是在这种内外因的互动中形成的。

 

  三、针对概念转变的教学

 

  在对前概念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后,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就可以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
概念转变了,以下是在概念转变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了解儿童的科学前概念及其逻辑结构。 

  想要进行概念转变,首先就要了解儿童存在哪些前概念,但是只是单单知道这些前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