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制度并非无处不在,条款和条款之间的缝隙,需要你用足够的情商将其填满。

我们需要在同事间建立一种比

“一起做事”更亲密的人际距离。这并不意味着你要阿谀奉承,

或者让自己低到尘埃里。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儿,分享一下八卦,帮忙收个快递,下班搭个

顺风车,在淘宝上买东西时顺便问问别人是否需要

……这些琐碎的事情非但不会败坏你的

职业形象,相反,人际交往密度的增加显然有助于你和同事们走得更近。

要知道,平时

“攒人品”显然比临时抱佛脚有诚意得多。

距离感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刷卡进门,而不是刷脸进门,这几乎已经成为检验一个企业是否正规的显著特征。

去过一家公司,作为访客的我在完成了一系列登记手续之后,还要在左胳膊上贴一张印有

他们公司标识的不干胶,才被允许进入。这好像是在说,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跟谁在一起,

只有这个不干胶才能证明访客身份的合法性。

依赖流程、制度,把人本身的影响尽量减少到最低,这种严谨的企业文化之所以显得

“高大

”,正是因为距离感的存在。反之,也只有保持适度的人际距离,白纸黑字的规则才能不

受人情阻碍,有其发挥的空间。

你会发现,喜欢和下属打成一片的上司,确实能收获极佳的人缘,但是在需要领导力和决

断力的时候,却很可能受人情所累,难以取舍。相反,倒是那些平日里不怎么平易近人的老

板,在对下属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能作出相对公正的评判。

很多时候,这种距离感也是对我们自身权益的保护。凡是涉及利益的地方,就难免产生争执,

“亲兄弟明算账”,说的就是职场上规则远比感情更重要,因为它能确保在各自利益纠缠不

清的情况下,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客观标准来明辨是非。

我的同学讲起他海外创业的周折。因为希望尽快打入主流市场,他通过朋友介绍,找了个当

地人做合伙人。在我同学的观念里,合作的前提是成为朋友,于是他花了大把时间和合伙人

泡在一起,希望建立一种哥们儿式的亲密关系,却忽略了公司章程的讨论和利润分配的约

定。没想到,恰恰就是

“哥们儿”出了问题。合伙人先是在财务结算周期之前要求分红,遭到

拒绝后,又提出查验各项单据并质疑其真实性,继而将我同学投资购买的机械设备直接拉

走。

闹剧以最冷漠的方式收场。在警方的干预下,合伙人终于归还了设备。但事情并未结束。同学

告诉我,在中国农历大年三十当天,他将作为被告站在法庭上,

“还有民事官司要打”。

与其说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倒不如说这是对职场距离的不同理解。你觉得亲密无间可以带

来足够的安全感,但职场规则却用惨痛的事实告诉你,只有制度、规则、合同和法律才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