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Paul Gaultier)的 2000 年春夏的米色套装系列里,在保持了优雅的外轮廓线的基础上将袖子和

肩膀剥离

,露出模特的上臂,而欲断不连的袖子,则在肘弯以下演变成古典的长手套。这组被

“拆”的七零八落的套装同样是对传统的时装结构进行了彻底的解构。 

  其次

,色彩之变 

  受后现代主义拼贴与破碎美学观的影响

,服装的色彩也变得模糊和杂乱起来,不同层次的

灰色调的运用更为广泛

,同时结合看似杂乱无章的纯色调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古典

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欧普等等一切有关视觉的元素在这里被解构、重组并混揉

,呈现出一

种崭新的

“拼贴美学”。讲究和谐优雅之美的现代主义服装色彩模式不再受到推崇,设计师从工

业和生活垃圾中提取色彩元素重新组合运用到服装中去。黄褐色系、黄绿色系、橙黄色系、蓝

白色系等象征泥土、植物、果实、环境的自然色成为流行趋势

:花卉纹样、民族图案、人字纹等一

些怀旧的、民族的、经典的色彩及图案经过混搭重新获得年轻人的青睐。特别是经典与现代的

融合成为时尚界的一大热点

,灰色调与高纯度色彩的交叉给人们带来更多遐想与创意的空间 。

2001 年秋冬约翰・加里亚诺为迪奥(Dior)设计的高级女装.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亚洲元素与其他

风格的大胆混穿来营造一种全新的民族风。这一季服装中黄、玫红、湖蓝、中绿、大红等色彩大

面积地被使用

,服装色彩的冷色与暖色之分。色彩的搭配原则在这里并没有得到体现,各种色

彩被设计师随意堆砌

,形成了一场视觉盛宴。设计师通过各种民族图案、条纹、格子纹的分割与

重叠使各种浓烈的色彩得以混融

.使其作品呈现出雍容华贵又不失前卫的风格。在这里色彩的

配色原理被否定

,传统的色彩美学也被彻底“颠覆”。 

  再次、是面料之变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

,人们开始反思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开始

利用工业碎屑、生活垃圾以及其他不破坏生态的环保的材料进行服装设计。例如

,70 年代朋克

一族将都市生活的垃圾

(别针、锁链等)与短裙、芭蕾舞裙的碎片一起进行再生利用;设计师利用

报纸、蕾丝、废弃的包装袋制作晚礼服。以往被人们不屑一顾的元素被重新组合

,并成为美的典

范和个性的象征。受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美学观的影响

.设计师在时装材料上的运用无所不用

其极

.把非常规的纺织材料也运用到时装设计当中;硬币、可乐罐的金属质感,麻绳、毛线的粗纤

维 质 感 等 材 料 特 性 被 发 挥 得 淋 漓 尽 致 。 如 英 国 时 装 设 计 师 胡 塞 因 ・ 查 拉 扬

(Hussein 

Chalayan)1995/1996 年秋冬发布的一套时装。这套时装的上衣是用木头制成的,在侧缝位置还

加有铰链和铆钉连接、固定前后两部分。这是对服装传统材料和缝制工艺的解构

,打破了用纺

织面料制作服装、用针线缝制服装的传统观念。在对新材料的开发和再造方面

,尝试使用与传

统面料迥异的材料来制作服装

.在客观上显示出设计师的科学思维和理陛思考。设计师通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