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台阶,如结合面陡立。无法挖成台阶时,可采用土工钉加大强结合,若基土层具有强湿陷

性、或较高的压缩性,且容许承载力低于路堤自重压力时,可考虑采用重锤实,石灰桩挤密

加固。

1.4.2 黄土含水量过小。应均匀加入水在进行碾压,如含税量过大,可翻松晾晒至需要

含水量在江南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搅匀,其最

大干密度应通过即时实验确定。

1.4.3 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通过实验决定措施 。

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

层压实,大于

10mm 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上帝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

1.4.4 根据设计及时修筑外侧边缘的拦水、截水沟构造物和急流槽,将水引至坡脚以外 ,

对高度大于

20m 的路堤,应按设计预留竣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

1.4.5 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

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

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路基路面排水

2.1 地面排水

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

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

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高速公司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过去逢沟设涵做法在

一些地方有了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系统布置,免去了穿越路越路线的排灌涵

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2.2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

坡。路拱横坡应

≥2%.雨水排出路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

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

每隔

20m~50m 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超高路段

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圆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在西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采

用在中央分隔带设过水槽排水。第二种是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

0.3%的长路段,除了破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

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