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

↓↓

、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第三单元 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

RNA 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

DIC 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

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
 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
   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 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 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
血清特异性抗体

IgM 阳性

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

RNA 阳性

第四单元 艾滋病
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为 RNA 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 HIV 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
三、病理:
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

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卡波济肉瘤

――

机会感染

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

四、分期: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五、检查:抗-

HIV 阳性,CD4 总数<0.2 或(0.2-0.5)

六、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 
抗病毒指征:

CD4+<0.35

HIV-RNA 水平>5000 拷贝

CD4+下降速率>每年 0.08

第五单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病原学
SARS 冠状病毒(SARS-CoV),为有包膜的 RNA 病毒
室温:尿中存活

10 天,痰及粪便 5 天,血液 15 天,物体表面 2-3 天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SARS 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
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