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4、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不知道研究的分组情况。实际操作中要有第三者来设计安排整个实验,这种
方法常用于药物试验。优点是在研究中能消除来自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主观偏倚。缺点是方法复杂,难以实施。
35、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病因,如果其中某个或某些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
频率就会下降。
二、简答
1、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的特点:1 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
于亚健康人群。

2 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 重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病的内在联系
和规律。

4 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

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保健。
3、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
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
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4、疾病预防的理论基础:疾病的病因及其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范围:所有的人类疾病和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
事件。对象:人群(病人和非病人)及其所处的环境。基本策略:三级预防。
5、传染病的发生条件:1

 

传染源(患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播途径(经空气、经水、

 

经食物、经接触、经土壤、医源性、经媒介节肢动物、垂直传播)

3

 

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

 

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6、慢性病的危险因素:1 生活行为方式与饮食习惯(吸烟与酗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2 环境因素(环
境的高污染、噪声、放射物、病原体感染、水污染)

3 传染因素(家族史)4 卫生服务

7、医院感染的四种类型:1

 

内源性感染

2

 

交叉感染

3

 

医院感染

4 输入性感染

8、医院感染的特点:1

 

易感人群抵抗力低,病死率高

2 医院中病原体来源广泛、外环境污染也较严重,因此容易

 

发生交叉感染

3 医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为多重耐药性,难以治疗。

9、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机体因素:1

 

年龄因素

2 患病情况(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造成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3

 

局部免疫屏障受损(如烧伤、创伤)

4 其他(如意识障碍、昏迷或半昏迷患者易发生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二、现代创伤性和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

1

 

手术

2

 

血液净化

3

 

大血管插管术 三、临床治疗中直接损害免疫功能

的因素:

1

 

放射性治疗

2

 

化学性治疗

3

 

肾上腺皮质激素 四、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1

 

无明显指征用药

2 抗生素的疗

 

程过长、没有计划、剂量不规范

3

 

存在不合理抗生素联用现象 五、医院消毒不规范:消毒方法选择不当、作用时

间不足、消毒剂剂量或消毒因子(温度、照射强度等)作用强度不够。
10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二、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三、规范

医院感染的监测:

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

 

的监测) 四、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1

 

及时报告与控制

2

 

消毒灭菌与隔离

3

 

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4 其

他如强化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保护措施,定期对医护人员体检,改善工作环境。
11、突发事件特征:1

 

发生的突然性

2

 

分布的复杂性

3

 

危害的社会性

4

 

处理的复杂性

5

 

行为的违规性

6 影响的长

期性
12、影响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因素:1 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2 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3 持续作用时间(毒物的蓄积取
决于摄入量、生物半减期、作用时间)

4 机体对污染物的感受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营养状况、遗传缺陷性

疾病)

5 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相加,曾毒、拮抗作用)

13、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1 广泛性 2 多样性 3 复杂性 4 长期性

14、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1 直接影响: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2 间接影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
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15、紫外线生物学作用:紫外线 A(320-400nm)可促进维生素 D 和色素沉着作用;紫外线 B(275-320nm)有
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紫外线

C(200-275nm)有极强的杀菌作用,但也可损伤正常细

胞。适量的红外线可使机体局部温度升高,具有消炎、镇痛作用,过强的红外线照射则导致烧伤、中暑和日射病。
16、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 流行病学上安全 2 感官性状良好 3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4 水量
充足,取用方便。
17、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1 加氯量 2 接触时间(加氯接触时间不小于 30min,氯胺接触时间不小于 2h)3 水的

PH(PH 较低时,消毒效果较好)4 水温(每升高 10 摄氏度,杀菌效果提高 2-3 倍)5 水浑浊度 6 水中微生物的
种类和数量。
18、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因:1 自然地理因素:缺碘,该病主要多见于远离沿海及海拔高的山区,流行地区的土壤、
水和食物中含碘量极少,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密切关系。发病率高低与含碘量呈反比。

2 膳食因素:低蛋白、

低热量、高碳水化合物、高钙饮食。

3 致甲状腺肿的物质:硫氰酸盐(木薯、玉米、高粱、生姜、杏仁)和含硫葡

萄糖苷的水解产物(甘蓝、卷心菜、芥菜)。

4 药物:他巴唑、雷锁新、洋地黄类药物。临床表现:儿童生长发育

受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地方性甲状腺肿,严重会引起地方性克丁病,表现为聋哑呆
傻,导致胎儿死亡、畸形或流产、早产,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三级预防:

1 第一级预防:食盐加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