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心肌酶谱的测定

   

 1979 年 WHO 提出了 AMI 的诊断标准,血清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

 

AST)、乳酸脱氢酶(LDH) 、CK 以及同工酶组成血清心肌酶谱,在 20 世纪 60、

70 年代在诊断 AMI 时起过重要作用。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自 70 年代初
以来被公认为诊断

AMI 的“金标准”并沿用至今。

CK 及同工酶 CK-BB 存在于脑组织中,主要对脑卒中、脑炎等脑损害有一定参考
价值,对心肌心血管疾病诊断无临床意义。

 

CK-MM 在心肌病变时也明显升高,但特异性较 MB 型低。 
CK-MB 占心肌总 CK 的 15—25%。CK-MB 对 AMI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是至今为止诊断

AMI 的最佳血清酶指标 AMI 时 CK-MB 的变化 特点 

AMI 发病后 3—8 小时血清中 CK-MB 增高,24h 达到高峰,2—3 日恢复正常。 
CK-MB 的检测方法的演变:
 1.电泳、柱层析 2.免疫抑制、免疫沉淀 3. CK-MB 质量(CK-MB mass)分析的方

1985 年,Chan 等首先报道了这种方法。CK-MB 质量(CK-MB mass)测定的

方法避免了活性检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如巨

CK 等),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

准确性,并适合于自动化,优于其他检测

CK-MB 的方法。1990 年后逐渐被广泛

接受

 。

   CK-MB 作为 AMI 标志物的优点:

快速、经济、有效,是当今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其浓度与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

 

能测定心肌再梗死

 

    CK-MB 作为 AMI 标志物的缺点:

特异性差,难与骨骼肌损伤相区别

 

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

 

诊断时间窗较短

 

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2、心肌蛋白的测定肌红蛋白(Mb

本质:肌红蛋白

=一条多肽链+一个辅基 

多肽链:由

15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辅 基:血红素

 

分子量:

16 700 

功能:在肌肉中有运输氧和储氧功能

 

AMI 时肌红蛋白的变化特点
  发生

AMI 后 1—2 小时血清 Mb 就升高,4—8 小时达到高峰,24—36 小

时恢复正常。
肌红蛋白作为

AMI 标志物的优点:

  

A 在 AMI 发作 12h 内诊断敏感性很高,是至今出现最早的 AMI 标志物

    B 能用于判断再梗死
    C 在胸痛发作 2—12h 内,肌红蛋白阴性可排除 AMI
 肌红蛋白作为 AMI 标志物的缺点:
  A 特异性较差
  B 窗口期太短,AMI 发作后 16h 测定易见假阴性

3. 肌钙蛋白(cTn
肌钙蛋白

C 不能做为心脏特异标志物,是因为在骨骼和心脏的肌肉组织中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