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为不同时期生长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其充分
发挥作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其主体工艺流程为:原污水

→格栅→顶曝气

调节池

→A 段曝气池→A 段沉淀池→B 段曝气池→B 段沉淀池→排放。该类设备,采用自吸

式射流曝气机、无支架的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侧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等先进技术。

BOD5 去

除率为

90%,COD 去除率为 80%。 

  

1.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

SBR 法。原则上,SBR 法的主体工艺设备只有一个间隙反应

器,在一个运行周期中,按运行次序,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

SBR 法

的关键设备滗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滗水器,有虹吸式、旋转式和套
筒式三种。

SBR 法工艺简单、节省费用,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运行

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没有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其主体工艺流程为:
原污水

→调节池→SBR 反应池→消毒池→出水。采用该工艺流程的上海某污水处理站设计

平均流量

750m3/d,进水水质 BOD5=200mg/LSS=250mg/L,TN=40mg/L,NH4+=20mg/L,出水水

质达到黄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标准,即

BOD5<30mg/L,SS<30mg/L, NH4+<10 mg/L, TN<

20mg/L。 
  

1.4 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是一种内部装有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厌氧生物膜法处理装置。厌氧微生
物附着载体的表面生长,当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过载体所构成的固定床层时,在厌氧微生
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厌氧分解,并产生沼气。厌氧生物滤池有多种变型,填料的
发展迅速,其工艺流程为:进水

→沉淀池→厌氧消化池→厌氧生物滤池→拔风管→氧化沟

→进气出水井→排水。污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进入厌氧消化池进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
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在拔风系统作用下,生物滤池处于兼氧状态,阻止了污
水中甲烷细菌的产生,使整个系统仍处于酸性阶段,而氧化沟内溶解氧一般可稳定在

1.5~

2.8mg/L,污水在此进一步好氧处理。该工艺的实质类似于 A/O 法,但兼性厌氧生物滤池使

 

厌氧段得到强化。拔风系统是处理过程的关键。其主要优点是不耗能、造价低、管理简单、无噪
声、无异味、挂膜快、剩余污泥量少、出水水质好、运行效果稳定。

 

  

1.5 氧化沟法 

  氧化沟法于五十年代由荷兰人巴斯维尔所开发,主要有卡鲁塞尔(

Carrousel)式、三沟

式、一体化式、奥贝尔(

Orbal)式等几种技术形式。氧化沟法是一条闭合的生化反应沟渠,

以转碟或转刷为充氧和水流动力,流程简单,对运行管理要求较低,多用于延时曝气,产
生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氧化沟法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1.6 A/B 法 

  是两级生化反应系统。一级为生物吸附,污泥负荷高,反应时间短(

30 分钟);二级

为一般生化反应池,污泥负荷同普通活性污泥法。

A/B 法的一、二级都有自己的二次沉淀池

和污泥回流系统,多用于浓度高的生活污水,其国内典型应用为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
和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

 

  

1.7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是在

1968 年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与美国 ABJ 公

司合作开发的。

1976 年世界上第一座 ICEAS 工艺污水厂投产运行。ICEAS 与传统 SBR 相比,

最大特点是

: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无明显

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理费用比传统

SBR 低。该工艺在我国典型的应用为昆明第

三污水处理厂,在国内影响较大。

 

  

2 根据以上工艺技术对比分析,认为较合适的处理工艺优选为: 

  好氧间歇曝气系统是一种

SBR 新工艺。它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典型的 SBR 之间,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