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x 线平片表现:①内耳道扩大,出口宽大者如喇叭状,出口较小者如瓶状 ,

为肿瘤在内耳道生长明显膨胀压迫所致。

②内耳道扩大并变短。③内耳道和岩锥

尖骨质破坏。

CT 表现:高分辨薄层 CT 可显示突出于内耳出口的小肿瘤,!内耳道管腔

可稍增大,或无骨质改变。肿瘤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大多呈显著强化,较
大的肿瘤内可有囊变或出血,故密度不均匀。

CT 观察局部骨质吸收破坏明显优

于平片。

MRI 表现:局限于内耳道内小听神经瘤在 MRI 上可显示听神经局部增粗或

小结节状,同时可见内耳道扩大变形。小肿瘤信号大多为均匀,有较大瘤内囊变
或出血者呈混杂信号。增强后

T,WI 显示肿瘤更为清晰,对小肿瘤(小于 3mm)

诊断颇有帮助。对于管内或小听神经瘤的诊断,

MRI 较 CT 为优。

2.中耳癌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远较外耳癌多见。绝大多数中耳

癌病例有长

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X 线平片表现:①中耳癌早期即可致听骨破坏,中耳透光度减低,中耳骨

壁稀疏或破坏,以颅底片显示最佳;

②乳突破坏。由于患者多有长期耳流脓病史,

乳突大多为坚实型或板障型。中耳癌侵犯乳突早期,局限于鼓窦人口和鼓窦区,
可见该处骨质稀疏破坏,边缘模糊不清。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乳突骨质大块破
坏透光区,边缘不规则。晚期中耳癌可向不同方向侵蚀,向上扩展破坏颞鳞及岩
骨乳突部颅板,向前可破坏颞颌关节及周围中颅窝底,向后破坏乙状窦及枕骨,
向外侵犯外耳道。

CT 表现:薄层高分辨率横断面及冠状面增强 CT 扫描可显示肿瘤及骨质破

坏范围。早期病例可见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因其血供丰富,故强化显著。

CT 骨窗

可清楚显示中耳癌向不同方向发展,浸润破坏骨质结构。

MRI 因不能显示骨质破坏细节,在中耳癌中应用较少。
()鼻部肿瘤
鼻腔和鼻旁窦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常见部位,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2%,占

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

20%。影像检查尤其是 CT 和 MRI 检查可帮助较早期诊断,

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为治疗计划提供主要依据。

上颌窦癌:上颌窦为鼻旁窦恶性肿瘤发生的最常见部位,大多为上皮癌,

且多为原发。

X 线平片表现:早期癌肿局部于窦腔内,表现为窦腔透光度减低,窦壁骨

质无改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骨质侵犯,较早时局限于上颌窦内侧壁。少数
患者癌肿可首先破坏顶壁、外底壁或前壁。侧位片及侧位体层对显示前壁破坏较
好,颅底片对显示上颌窦后壁有帮助,但以体层摄影显示较佳。

CT 表现:早期骨质破坏表现为窦壁连续性中断;窦腔内软组织块影,并可

沿窦壁向外浸润,尤以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

90%以上上颌窦恶性肿瘤都有不

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为支持诊断的重要征象。

CT 的冠状面及横断面能清楚显示

上颌窦癌向周围扩展侵犯的范围;

MRI 表现:MRI 对上颌窦癌肿的骨质破坏显示不及 CT 清楚,但对癌肿的

窦腔外侵犯显示好,并能较好地区别肿瘤和伴存的炎症,有利于明确肿瘤的边
界范围。

()咽部肿瘤
鼻咽癌: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明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