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器交流侧输出电流 ;

v

ac

为滤波电容器端电压 ;

N

变压器变比

; L

s

为从变压器到并网节点的等值电

感 ;

R

s

为从变压器到并网节点的等值电阻 ;

i

s

为光

伏电站注入并网点的电流 ;

v

s

为并网点母线电压 ,

其幅值为

V

s

,相位角为θ

s

1

 并网光伏系统装置

Fig. 1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grid

2

connected

PV station

2

 并网光伏电站等值简化电路

Fig. 2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grid

2

connected

PV station

2

 并网光伏电站的建模

并网光伏电站与常规电源不同之处在于 :独特

的光伏阵列输出电压与电流的

I

2

V

特性 、

逆变器的

最大功率跟踪特性和交流电压的定向矢量控制及输
出电能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同时 ,由于光伏电站的
模块化结构体系使得其直流侧电气量与交流侧电气
量的控制关系较为清晰 。因此 ,根据实际光伏电站
的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电气量的控制关系 ,引入受
控电流源和受控电压源的概念 ,在满足瞬时功率平
衡的条件下 ,可以有效模拟光伏电站的输出特性 。

由图 2 ,按照功率输出方向 ,将其分解为受控源

形式的等效电路图如图 3 所示 。

由图 3 (a) ,根据 KCL 定律可得电流方程 :

I

PV

- C

PV

d

V

PV

d

t

- ki

ac

co s

(

ω

t +

φ

) =

0

(

1

)

式中 :

k

为逆变器的调制深度

,

φ为逆变器调制相位

,

它们是逆变器的控制参数

;

ω为工频角速度 。

光伏阵列输出电流

I

PV

与端电压

V

PV

可由式 (2)

表征 ,参见文献[ 11 ] 。

 

I

PV

= N

p

N

p1

I

L

- N

p

N

p1

I

0

e

qV PV

n K T N s1 s

-

1

V

PV

=

N

s1

N

s

n K T

q

ln

N

p1

N

p

I

L

- I

PV

N

p1

N

p

I

0

+

1

P

PV

= max

( I

PV

V

PV

)

I

r

, T

(2)

式中 :

N

p

N

p1

分别为光伏阵列和光伏组件的并联

数 ;

I

0

为饱和电流

; n

为比例因子

,

也称为二极管品

质因子

; q

为充电电荷量 ,通常取 1. 60e

- 19

;

K

为玻

尔兹曼常数 ,通常取 1. 38e

- 23

;

T

为开式温度 ,标准

测量温度下为 298 K;

N

s

N

s1

分别为光伏阵列及

光伏组件的串联数 ;

P

PV

为具有最大功率跟踪性能

的光伏发电站光伏阵列输出直流功率 ;

I

r

为辐射

率 ,是辐照度与标准辐照度 (1 000 W/ m

2

) 的比值 。

式 (2) 表示了在任意辐照度和组件温度下 ,光伏

阵列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非线性关系 。

3

 等效电路

Fig. 3

 

Equivalent circuit

由图 3 ( b) ,根据 KVL 和 KCL 定律可得电压 、

电流方程 :

L

ac

d

i

ac

d

t

+ i

ac

R

ac

+ v

ac

= kV

PV

co s

(

ω

t +

φ

)

(

3

)

C

ac

d

v

ac

d

t

+ N i

s

= i

ac

(

4

)

  由图 3 (c) ,根据 KVL 定律可得电压方程 :

L

s

d

i

s

d

t

+ R

s

i

s

+

2

V

s

co s

(

ω

t +

θ

) = N v

ac

(

5

)

  非线性时变方程 (式 (1) ~式 (5) ) 描述了并网光

伏电站的动态特性 ,定义状态向量

X

= [

V

PV

,

i

ac

,

v

ac

,

i

s

] ,并整理方程组可得向量函数式 :

X

-

=

f

(

X

,

t

)

(6)

  向量函数式 (6) 描述了并网光伏电站的运行特

性 。根据并网光伏电站运行参数的特点 ,可以对该
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和求解 。不妨假设并网光伏
发电系统交流量只包含基波分量即均为标准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