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口腔溃疡十分常见。例如熬夜、月经期间、

“烂口”等可引发炎症溃疡,牙周炎、假牙、烂牙、

咬舌等,可引起创伤性溃疡,这给许多人造成错觉:

“小溃疡就算不理,也不会有大麻烦。”

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口腔癌的诊治易被拖延。

  高发年龄段:

40 岁~60 岁

  口腔癌是一个

“大家族”,根据病发部位可分为舌癌、牙龈癌、颊癌、口底癌、颚癌、唇癌、

腮腺恶性肿瘤、上下颌骨恶性肿瘤、颌下腺恶性肿瘤等。其中,发病率前三位分别是舌癌、牙

龈癌、颊癌。陈仲伟说,总体来看,

40~60 岁中老年人是口腔癌高发人群,男性稍多,但女

性患者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口腔癌年轻病例在门诊屡见不鲜。

“在我接触的病例中患者年龄最小的是 18

岁。

”陈仲伟说,“这主要由于免疫力降低,造成 HPV 病毒感染,形成乳头状瘤。”他指出,

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如果肿瘤部位在口腔,通常治好后不容易复发,但不治疗则容易变

为恶性肿瘤。

  三种

“癌前病变”拉响警报

  如何分辨普通溃疡和有癌变风险的溃疡?

  陈仲伟指出,一般来说,由于熬夜、月经期间、

“烂口”等引发的炎症溃疡,以及由于牙

周炎、假牙、烂牙、咬舌等问题引起的创伤性溃疡,这两种溃疡早期会感到疼痛,但病发时间

不会持续太长,吃药或者放任不管,溃疡一般可在

1~2 周内愈合。“如果溃疡经治疗 2 周不

能愈合,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排除癌变可能。

  口腔癌的进展中往往要经过

“癌前病变”过程。常见的有白斑、红斑和扁平苔藓 3 种,可

以作为自我观测癌变的

“警报”。其中,白斑呈扁平或稍隆起的白色病变、不痛,5%的白斑可

转变为口腔癌。红斑是丝绒状或颗粒状红色斑块,一般不痛,但癌变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