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裂、岩溶发育区和砂、砾石、卵石、漂石层

,尤其穿越导水断裂、背斜轴部和暗河时,则将出现特

大涌水。

 

  位于河流常年洪水位以下段

,隧道涌水水源除地下水外,主要为河水沿岩体裂隙和松散土

层孔隙垂直补给坑道。若隧道穿越松散土层中的砂、砾石、漂石层

,隧道将出现大规模涌水。隧

道在岩层中穿越

,由于河水沿岩体裂隙垂直补给坑道,隧道涌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岩体裂隙的分

布密度和张开度

;裂隙密度低、张开度小或者闭合,则隧道涌水量小,甚至很小;但若遭遇贯通性

好的大裂隙

,包括层间裂隙和顺层裂隙,则隧道将出现大规模涌水[2~3 ] 。 

  

4.2 定量评价 

  隧道涌水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位于地下水位之上的洞口地段可不
进行隧道涌水定量评价。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段需分段进行隧道涌水定量评价。根据水文地
质试验成果

,进行隧道涌水量预测。水文地质试验应以抽水试验为主,压水、注水和渗水试验为

,以查明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岩层的透水性和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抽水钻孔的影响半径等相

关水文地质参数。每一类水文地质单元

,应有一组抽水试验,除抽水钻孔外,还应有观测钻孔;水

上地段或不便于进行抽水试验的地段

,可用压水试验或注水、渗水试验代替,试验结果应与抽

水试验对比、修正后

,方能作为水文地质计算参数。 

  

4.2.1 分段依据 

  综合考虑隧道形式

(斜井、竖井或平巷) 、围岩的岩土类型(岩层或土层) 、围岩工程地质性

(岩层单层厚度、岩体强度、完整性、节理、裂隙发育密度与张开度等) 和岩层富水性与渗透

,以及地下水位和河流常年洪水位等因素,进行隧道涌水量评价分段。 

  平巷按水平坑道计算。当斜井与铅垂线的夹角小于

45°时,可按竖井计算,并把斜井的垂

直投影长度作为计算井长。当斜井与铅垂线的夹角大于

45°时,斜井可按水平坑道计算,把斜

井的水平投影长度作为计算长度。

 

  

4.2.2 竖井涌水量计算 

  竖井涌水量主要为地下水补给量。竖井涌水量计算

,一是根据钻孔抽水试验成果中的 Q - 

f ( S ) 曲线和井径与涌水量的关系,推求出竖井涌水量;二是考虑井底进水、井壁进水或井底、
井壁同时进水

,分潜水与承压水和完整井与非完整井等情况,参照有关水文地质计算手册中的

相关公式进行。

 

  

4.2.3 隧道防止水措施 

  隧道防止水应采取

“防、排、堵、截、引”等措施相结合,以防水为主,堵、截、引、排水为辅,因

地制宜

,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指超前探水,包括 20 m 以上长距离探水,10~20 m 中距离探水,5

10 m 短距离探水。排,指隧道围岩出水后, 应及时抽排水。堵,指超前探水钻孔或隧道开挖出

水后

,尽快实施注浆堵水或止水墙堵水。截,指对隧道断面散状水流采用止水带、止水板或初期

支护锚喷砼截住。引

,指对隧道开挖断面股状水流采用引水管集中引流,以利衬砌,待衬砌体强

度达到

70 %以上后,再对引水孔进行封堵。松散土层中的竖井止水,可采用开挖前帷幕灌浆、

高压旋喷注浆、柔性砼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措施。穿越地下水位以下松散土层的斜井

,需采用管

棚超前预支护或冷冻法施工等措施

,井筒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钢筋砼整体浇注。对断裂破

碎带

(富水带) 须进行帷幕注浆。帷幕注浆钻孔深度按一次能穿越断裂破碎带而定 ;若断裂破

碎带较宽

,一次帷幕注浆不能穿越完时,可分段进行帷幕注浆;除注浆帷幕外,还应在隧道掌子

面上布置注浆钻孔

(不少于 4 个) ,注浆封闭掌子面前方。对延伸浅、小规模的出水点可采用小

导管注浆堵水

,小导管口径 42~65 mm ,注浆管长度一般为 0.5~2 m。 

  超前探水钻孔直径一般为

75~108 mm ,钻孔上仰、外倾 3°~6°,钻孔终孔位置位于隧道

开挖轮廓线外

5~10 m。探水钻孔孔口导管应焊接法兰盘,以便钻孔出水时能及时封堵、关水。

每个探水、注浆钻孔都应埋设长度不小于

0. 5 m 的注浆管,并把注浆管固定在稳定的基岩上。

注浆管在钻孔口壁处焊接法兰盘

,以便与注浆泵的高压软管相连接。探水钻孔注浆后,隧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