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①设计中主要采用排水、清淤、换填方法进行处理,填筑材料为砂砾,并在路床下铺设
土工格栅,压实度不小于

90%。形成路基基底垫层后再进行路基填筑。 

  ②土工格栅采用双向型钢塑复合土工格栅,延伸率

4%,纵(横)向抗拉强度 60 kN/m,

土工格栅应均匀张拉,张拉力控制在

20 kN/m。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严禁有碎、

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格栅层

8 cm 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6 cm。 

  ③对土质挖方及低填路段

(主要指路基填土小于路面厚度的段落)路床压实度及 CBR 不

满足要求的段落,均应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为换填砂砾或超挖回填

5%石灰土,并在纵向填

挖交界处增加

5 m 的处理长度,以减小路基纵横向不均匀沉降。 

  

2.1.4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土必须按 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6(JTG F10-

2006)的要求,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压实度:路床(0~80 cm)不小于 96%;上路堤(80~150 cm)
不小于

94%、下路堤(>150 cm)不小于 93%。为保证路堤设计宽度范围内的压实度,一般路基

两侧各加宽

30 cm 填筑,路基填筑碾压工序全部完成后再刷坡,刷坡土方用于培路肩,剩

余土方平铺在护坡道上。路基土方考虑了清除表土、填前碾压、沉降量、路基帮坡和树根坑回
填土方。清除的表土

(种植土)暂时将其堆放在路基占地范围内,作为防护工程中所需的种植土。

路基压实度及路基填料强度

CBR 值,按部颁标准、规范执行。 

  

2.1.5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充分考虑路基的稳定和防治路基病害,并兼顾环境景观和防止水土流失的需要,根据
沿线的地形、地质、筑路材料情况和技术经济合理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路基、路面
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

 

  (

1)路基、路面排水: 

  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本着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地形
和自然水系为原则。通过设置边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与自然沟渠相结合,形成较完整的排
水系统,以便及时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
不影响沿线的农田灌溉。局部路段采用自然排水方式。路基、路面排水设施排放的水流不得直
接排入饮用水源及养殖用水池中。②填、挖方坡面径流水流入排水沟、边沟

,然后排进天然沟

渠。根据流量及排水功能,考虑行车安全、环境景观,边沟断面形式主要采用梯形边沟形式。

 

  (

2)防护工程: 

  ①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结合路基、路面排水情况,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的稳
定和防治路基病害,并兼顾环境景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根据沿线的自然条件和筑路材
料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路基边坡分别采用加固与植草、植紫穗槐相
结合的办法,避免坡面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达到恢复植被,美化环境、改善景观的目
的。

 

  ②填方路段: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6 m 时,边坡采用植草及紫穗槐等防护,大于 6 m

时采用叠拱及片石网格防护,超高外侧边坡采用植草及紫穗槐等防护,普通段落边坡高度
大于

6 m 时采用叠拱及片石网格防护,填方边坡路肩以下 2 m 范围内,不栽植乔灌木,植

草防护。

 

  ③挖方路段:土质挖方段,边坡植草及紫穗槐防护;土路肩植草防护。

 

  

3 路面的综合设计 

  

3.1 设计理论 

  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路表面回弹弯沉
值、沥青混凝土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同时验算了路
面结构的抗冻性能

,计算路面结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