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软基。结合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九华南路拓宽部分的软基主要采取了换填砂砾垫层、粉喷桩、

石灰桩等措施

,各项技术指标经检测合格后,才进行路基的填筑。为尽量减小因填筑速率过快

而产生剪切变形引起的沉降量

,填筑速率常常需要严格控制。于是,选择何种路基填筑材料,既

能保证拓宽部分的填筑质量

,又能保证填筑速率不致过慢而影响工期,在改造设计中显得非常

重要。芜湖市芜南路改造

(公路系统实施)采用的是级配碎石,通车后不到一年,新老结合部就

出现纵向裂缝

,不经济且不成功。其它公路改造中还常常选择石灰土、水泥土等半刚性材料作

为拓宽部分填筑材料

,效果不错,但施工时受天气影响较大。经充分考虑,九华南路改造设计中

拓宽路基填料选择了碎石土

,原因有:易压实且压实后强度高;施工受雨天干扰小;填筑速率可

适当加快。

 

  

(3)新老路面结构的结合。无论选择何种填料,怎样提高标准,拓宽部分的路基与老路的路

基都或多或少存在沉降差。不均匀沉降差

,在路面产生的附加应力为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达

到一定程度

,路面材料的允许拉应力不能抵抗它时,路面就会开裂。有专题研究表明,新老路基

工后不均匀沉降坡差不得超过

0.3cm,一旦超过,会引起路面开裂。公路改造中常常超填预压

一年或更长时间

,以减少拓宽部分的工后沉降,是切实可行的较好办法。但九华南路作为市政

改造工程

,工期是不允许的。这样一来,设计人员只能从提高路面抗裂性角度去想办法。九华南

路改造中充分利用老混凝土板块

,首先在板块侧面居中处植<16 钢筋作为拉杆,间距 50cm,长

0.5m,伸入原混凝土板块 0.25m;然后拓宽部分底基层铺筑后,新浇筑一块同强度、同厚度的

混凝土板块

;最后新老混凝土板块上同时进行沥青混凝土罩面。此路面结构中通过拉杆的设

,大大提高了路面的抗拉能力,使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合部开裂不会产生。 

  

3.2 路面排水的处理 

  九华南路为充分利用老混凝土路面

,顺原有纵坡进行沥青混凝土罩面,而原有纵坡很小,

满足不了城市道路排水的要求。此时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需要采取锯齿形边沟。但是对几

条采取锯齿形边沟排水的城市道路调查发现

,它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横披不断变化,路面不顺

不美观

;其次是两边街坊出入口处边沟经常被填,排水不畅;最后增加了施工难度,耽误工期。九

华南路设计中为解决路面排水

,避免采用锯齿形边沟所带来的一些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路

缘边沟平石

,见图 1 所示。 

  

 

  

 

  通过对这种平石的拼接安砌

,在路面上,车道横坡的末端每一点均为泄水孔,保证了路面

排水的快捷、畅通

,且也保证了车道横坡的一致性。路面水收集到平石内的管道后,利用管道排

水参数

,确定集水井间距,最后排入雨水干管。对于这种新型路缘边沟平石,设计中通过力学计

算予以配筋

,预制成品后,进行了荷载试验,确保使用中不会被压碎,而影响路面排水。总之,采

用这种路缘边沟

,既能使道路形成后美观大方,又能保证路面排水,且经济可靠,有推广价值。 

  

3.3 反射裂缝的防治 

  

(1)破碎和稳定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此方法在原混凝土路面破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 ,运

用较多

,且经济有效。由于原水泥路面破坏处与未破坏处的强度差异大,致使沥青加铺厚度差

别也大

,为使原路面作为基层时有一均匀强度和稳定性,将原混凝土路面破碎成 30~40cm 混

凝土块

,然后再重型压实若干遍,使其充分稳定,最后将其作为基层,进行沥青加铺。 

  

(2)在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之间设置夹层。夹层根据其自身的材料性能及作

用机理

,分为软夹层和硬夹层。软夹层常见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无纺土工布等,硬夹层如金

属格栅、玻璃格栅等。软夹层在减少温度引起的反射裂缝中可起重要作用

,但在降低荷载应力

方面作用不大。目前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表土保护和临时排水工作

,工程建设

人员对表土保护的意识不足

,造成大量浪费,不利于后期生态恢复工作的开展,目前正在摸索

适应工程实践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