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强度都相对较高,如不考虑这些层次的嵌岩深度,只是一味的要求嵌入新鲜基岩是不行
的。根据这个原则,如果风化层很厚,桩基嵌岩则会很深。所以在设计上,这会致使计算的
承载力

Ra 远小于实际的极限承载能力 Ra;在工程施工上,这会增大工程量,延长工期。工

程试验表面,当岩面比较平整时,桩的嵌岩深度

h>2d 时,桩侧嵌固力约占总荷载 5O%以

 。承载力会随着嵌固深度增加而增大,但嵌固的深度 h>3d 时,承载力增长比较小。所以,

在进行桩基设计实践时,如提高桩基承载力必须要通过较大的嵌岩来现实时,可以考虑加
大桩径。

 

  三、公路桥梁嵌岩桩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区分端承桩和摩擦桩等桩基类型 

  通常认为,凡嵌岩桩必为端承桩,凡端承桩均不考虑土层侧阻力。实际上,大量现场结
果表明:桩侧阻力、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与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和
嵌岩深径比、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上覆土层的侧阻力是可以发挥的,而且随着长径比

l/d 的增大,侧阻力也

相应增大;只有短粗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端阻力先于土层侧阻力发挥,端阻力对桩的承载
力起主要作用,属端承桩。对

l/d>15-20 的泥浆护壁钻(冲)孔嵌岩桩,无论是嵌入风化岩还

是完整基岩中,桩侧阻力均先于端阻力发挥,表现出明显的摩擦型。对于

l/d≥40,且覆盖土

层不属于软弱土,嵌岩桩端的承载作用较小,此时桩基受力状态为摩擦桩,桩端嵌入强风
化或中风化岩层中即可。在某些地区,泥质软岩嵌岩灌注桩

l/d>45 时,嵌岩段总阻力占总荷

载比例小于

20%;l/d>60 时,嵌岩段端阻力占总荷载比例小于 5%。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

嵌岩桩桩身的弹性压缩,导致桩顶沉降,这个弹性压缩量引发了桩周土体的剪应力,也即
是土对桩的摩阻力。另一方面,钻孔桩的孔底残留的沉渣,形成一个可压缩的软垫,至使桩
底也会产生沉降,这一沉降和上述桩本身的压缩导致桩身与土体、嵌岩段桩身与岩体产生相
对位移,从而产生侧阻力。而这种桩身弹性压缩和桩底沉降是随着长径比

l/d 的增大而增大

的,因而导致摩擦力和侧阻力的增大。

 

  同时,传递到桩端的应力也随嵌岩深径比

hr/d 的增大而减小。当 hr/d>5 时传递到桩端

的应力接近于零;但对泥质软岩嵌岩桩,

hr/d=5-7 时,桩端阻力仍可占总荷载的 5%~

16%。 
  由此可见,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分,不能单纯从是否嵌岩来区分,要考虑上覆土层的
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嵌岩深径比和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

 

  

2.准确确定嵌岩深度及桩端持力层厚度 

  桥梁工程桩基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两软弱岩层之间穿越强度很高的一定厚度的岩层

(夹

),或者有些地区溶洞比较发育。如果这种夹层厚度不够承载厚度要求,钻孔桩就需要穿

越夹层,以达到持力层,这对施工机械和施工进度都是极大的考验。

 

  对桩底基岩厚度的确定,主要有三个条件:

(1)不考虑桩身周围覆盖土层侧阻力,嵌岩

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按构造要求
0.5m;(2)要求桩底以下 3 倍桩径范围内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隙分布;(3)在桩端应力扩散
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对于一般夹层,只要满足前两个条件即可作为持力层。对岩溶地区桩
基,由于岩体形状奇特多变,岩溶洞隙的分布毫无规律,现有勘探手段难以事先查明它的
准确位置及大小,导致工期延长、工程费用增加。基于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十分复杂,而岩
溶地基比一般岩石地基影响因素更多,以前通常要求桩端下有

4m、5m 或 5 倍桩径持力层厚

度,对于不同桩径、不同的单桩承载力,如果同样要求基桩端面以下有

5m 完整基岩,两者

的可靠度是不尽相同的。为使桩基设计经济合理,应根据经验值和试算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来
确定嵌岩深度及桩端持力层厚度。

 

  

3.嵌岩桩基配筋的进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