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对于缝宽小于

3mm 的裂缝可不作处理,大于 3mm 小于 5mm 的纵向裂缝,可将缝隙刷

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纵缝进一步发展,出
现啃边、错台且裂缝宽大于

5mm 时,则需铣刨面层(铣刨宽度为裂缝两侧各 1m),并对裂

缝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先进行填实,沿纵缝铺设玻璃格栅后再摊铺面层。

 

  针对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及沥青混凝土温缩等引起的横向裂缝,如缝宽较小可不
予处理,如宽度在

3mm 以上,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乳化沥

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缝宽在

5mm 以上,可将缝口杂物清除,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

吹净,采用砂料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而由土基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如出
现错台、啃边、裂缝宽度大于

5mm 以上的,则需沿横缝两侧各 50cm~100cm 范围开槽,挖

除面层,按照纵向裂缝方法处理后填实,然后沿横缝加铺玻璃格删,重新摊铺面层。

 

  

3.2 车辙处治 

  

3.2.1 对于连续长度不超过 30m、辙槽深度小于 8mm、行车有小摆动感觉的,可先将车辙

内及其周围的尘土杂物清除,

 洒水润湿,然后通过对路面烘烤、耙松,添加适当沥青混合

料填补并碾压密实即可。

 

  

3.2.2 车辙、推移的连续长度超过 30m、深度较深(大于 8mm)时,有行车摆动且跳动感明

显的及严重颠簸、车辙的面积较大时,应把受损部分进行挖槽后再进行处理。方法为先将修
补处开挖,开挖时应避免破坏路面基层,轮廓要比受损范围偏大。清理槽内杂质后即采用沥
青混合料进行填补并碾压密实。

 

  

3.2.3 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

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处理后重新摊铺沥青面层即可。

 

  

3.3 松散、麻面处治 

  

3.3.1 因低气温施工的沥青面层造成的小面积麻面或松散,可收集好松散料,待气温上

升(

10

℃以上),清扫干净,重做喷油封层,喷洒沥青 0.8~1.0kg/m2 后,撒 3~5(8)mm

石屑或粗砂(

5~8m3/1000m2),麻面部分中部嵌缝料应稍厚些,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

并注意与原路面的接顺

,最后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成型。也可采用乳化沥青封层方法进行修

补处理

  

3.3.2 由于油温过高,粘结料老化而造成松散者,应先挖除原面层后重铺沥青混凝土面

层。

 

  

3.3.3 由于基层或土基松软变形而引起的松散,应先处理基层或土基病害后重铺沥青混

凝土路面。

 

  

3.3.4 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铺

面层进行处理,面层材料中不得再使用酸性石料。

 

  

3.4 坑槽处治 

  坑槽处治首先对其四周按切割线进行切割,切割深度应该控制在路面厚度之内。切割完
毕后,对槽内杂质进行清除。如发现基层或其它结构层受损,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处理。
确保坑槽内无杂质后可在槽底、槽壁内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并保证其均匀性。沥青混凝土
修补可采用人工摊铺的方式进行,摊铺时应采用扣锨法,以避免离析。坑槽深度大于

8cm

时,必须分层摊铺。摊铺后采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碾压成型。在进行路面修补的过程中要加
强对路面平整度的控制,以保证其平顺性。

 

  

4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 

  以上病害处理方法为传统被动矫正型的养护方法,是在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后被动采取
的补救措施,修复效果甚至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保持沥青路面
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年限,有效降低养护成本,成为了沥青路面养护管理迫在眉
捷需要解决的问题。预护性养护科学理念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一关键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