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SA。当不考虑隧道检修道台阶的遮挡作用时,其通视视距为弧长 SB。显然 SB>SA,不考

虑隧道检修道台阶的遮挡作用时视距较易满足。

 

  

2.横净距与视点曲线半径的相互影响 

  隧道的横净距是一定的,在相同的停车视距下,视点轨迹半径越小,要求的横净距越
大,当要求的横净距小于隧道提供的横净距时,停车视距得到满足。结合规范与笔者多年的
工程经验,列出了计算满足停车视距要求的视点轨迹曲线半径的

5 种方法,见下表 2.1。表

中采用试算法,并通过比较满足停车视距要求的横净距与隧道所能提供的横净距来确定视
点轨迹曲线的最小半径。其中设计时速、停车视距、视点轨迹距台阶边缘(隧道内轮廓边缘)
的距离是确定的;视点轨迹曲线半径、角度、横净距是相互影响变化的。

    

  从表中可以看出,同一设计时速时,满足停车视距的视点轨迹曲线的最小半径值从小
到大依次为:方法

5<方法 1<方法 2<方法 3<方法 4。表中方法 1~方法 5 所对应的视点轨迹的

确定方法与

1.3 节所阐述的方法相同。方法 1 的视点轨迹线在车道中线处;方法 2 的视点轨

迹线在车道中线附近;方法

3 的视点轨迹曲线较方法 1 向车道外边缘移动;方法 4 是最不

利的情况,其考虑小车外边缘紧贴车道外边缘;方法

5 在方法 1 的基础上不考虑隧道检修

道台阶的遮挡作用。

 

  实际上,司机进入隧道后,在心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会保持车身左右都有一定的空
间。方法

4 中车辆外边缘紧贴车道外边缘,车辆离车道外边缘空间有限,不宜采用。假设隧道

平曲线沿行车方向左弯,内侧车道最不利,由于驾驶室在车辆左侧,采用方法

1、方法 2 时

内侧车道小车车身大部分在车道右侧,车辆右侧空间有限,故不宜采用方法

1、方法 2。此时

若采用方法

3,车辆左右都有一定空间,故宜采用方法 3;假设隧道平曲线沿行车方向右弯,

外侧车道最不利,由于视点在车的左侧,若采用方法

3,外侧车道车辆边缘较为接近车道

边缘,车辆右侧空间有限,故不宜采用方法

3。此时若采用方法 1,车辆左右都有一定的空

间,故宜采用方法

1。 

  隧道洞内需要设置检修道台阶,如图

1.3.5,在图中阴影部分,小于台阶高的障碍物驾

驶员看不见。通常隧道检修道台阶高度在

0.25m~0.4m 之间,而规范上规定的物高为 0.1m。

如果不考虑台阶对障碍物的遮挡作用,对高速行驶的车辆是非常危险的,故不宜采用方法
5。 
  表

2.1 中计算横净距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路线的纵坡的影响。由于规范中规定的停车视

距已经考虑了一定的富余量,故可以不考虑纵坡的影响。货车由于视点较高,其视距要求较
小车容易满足,一般只需检算小车视距是否满足要求。但由于下坡时货车刹车性能差,速度
快,此时需检算货车的视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