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1.2 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1.3 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的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

等;

 

  

3.1.4 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

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3.1.5 平面线形设计应少占耕地,少与水系、交通、电力、通讯网交错尽量避免穿过居民

区;

 

  

3.1.6 路线布设应尽可能地平顺,一般采用较长的直线,较大半径的曲线,中间加入缓

和曲线的线形,转向处偏角要少且线形要平顺;

 

  

3.1.7 平面线形需分期进行时,应该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 

  

3.2 超高及加宽的运用 

  对城市道路的超高问题,多年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颇有争论。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
城市道路设计时,千万不要用设置小半径加超高段手法来满足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特别
是在靠近交叉口附近路段上更不能这样做。因此,在需要设置圆曲线时,如条件允许应尽量
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不得已时,其超高坡度一般不宜大于

1.5%,即不超过路面的设

计横坡。对城市道路的加宽问题,加宽值应按车道数加在道路机动车道的内侧,当内侧加宽
有困难时,可在车道的内外侧同时加宽;其长度均采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如在迎
宾大道工程设计中对

JD3, JD5 两个弯道,其规划道路中线平曲线半径分别为 155 米、100

米,均小于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因为在路边己修建了大型公共建筑,道路红线己不能改变。
鉴于它们均根据其设计行车速度采用相应的缓和曲线值和

1.5 的超高横坡度及相应加宽值

我们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圆曲线两端应该尽量采用缓和曲线,而且这样的设计对快
速行车也特别有利。

 

  

4、道路设计中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 

  

4.1 线形设计时除考虑规划红线外,应综合考虑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

对新路布线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上述情况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及
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

 

  

 4.2 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又受到地形、地物排水和地质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

约。因此,在布线时应强调使所选路线地形地势相协调。既使它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
然,同时还要尽量解决自然中的不利因素。

 

  

 4.3 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间的协调。它们之间的合理组

合是保证道路符合技术标准的重要方面,使之能达到行车快捷、安全、舒适、便于集散的目的

 

  

5.通常平纵线形的组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5.1 平纵线形的组合应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性,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使之

在高速行驶情况下,能够安全舒适地行车。为此要避免在视线所及的路段内,出现转折错位
遮断等不好的线形。在视觉上能够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性,
是平纵线形组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指标。

 

  

5.2 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这不仅关系到

线形的顺适,而且与工程运营经济也有重要的关系。在保证有足够视距的条件下,驾驶员在
任一点所能看到前方平面线形弯曲一般不应超过

2 个,纵面线形起伏不应超过 3 个。 

  

5.3 选用恰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这是良好线形的必要条件。设

计时应注意纵坡不要接近水平,也应避免合成坡度过大的线形。合成坡度过小,路面排水迟
缓和滞水,妨碍汽车的高速行驶;路面合成坡度过大,妨碍行车安全和容易发生事故,特
别是在积雪严寒冰冻地区危险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