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5)建筑物垂直度观测,共取 6 根钢柱进行观测,楼面处观测点钢柱倾斜位移量均超

出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且均向向框架平面内。

 

  (

6)在目前建筑物恒载和活载没有达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每层抽取 3 根主钢梁(共 9

根)检测其挠度值,三层、天面层钢

3/A-C 轴梁 3/B(为原设计 3/A-C 轴梁跨中)观测点的

挠度分别为

52.2mm、44.8 mm,2/A-C 轴梁 2/B(为原设计 2A-C 轴梁跨中)观测点的挠度为

48.6mm、42.1 mm,均超过 L /400(35mm),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余观测点的主钢梁挠度值
满足规范要求,

 

  (

7)其他构造检查发现部分钢柱与钢梁连接节点处钢梁腹板未设横向加劲肋;锚固板

与基础无可靠连接;钢柱脚未采用混凝土包裹,柱脚锈蚀。

 

  (

8)结构复核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 PKPM 系列软件,计算参数:建

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面粗糙度为
B 级,应按照 6 度确定其地震作用与抗震构造措施。荷载根据使用功能,按现行《建筑结构
荷载规范》(

GB5009-2006)规定取值。混凝土强度取值设计值,钢材强度实测大于设计值

的取设计值

Q335,介于设计强度与低一个等级之间的钢材取 Q235。柱、梁、板构件尺寸均取

实测值。钢梁不考虑与混凝土板共同作用(压型钢板与钢采用点焊,混凝土楼板与没有可
靠)。假定节点连接满足强度要求,确定节点连接详图。钢梁为受弯构件,发生的变形对其
承载力影响较小,仅使其变形加大;钢柱是既承受轴向荷载又承受弯矩的弯压弯构件,它
的变形增加会构件的附加弯矩增加,在轴向荷载荷载和附加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发生

P-效应,

构件承载力逐渐低,甚至破坏。假如柱在轴向压力

P 作用下工字形截面形心存在水平变形

△,

变形前后截面边缘纤维的压力力比值为:

 ,这样无论构件截面发生何种变形,根据位移与

截面参数可计算出变形前后受压、受拉边缘的应力变化。也可以将增加附加弯矩以荷载菜单
里输入,来考虑柱变形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构复核表明首层

2×A 轴、3×A 轴、2×B 轴、3×B 轴、

2×C 轴、3×C 轴钢柱的平面外稳定验算应力比大于 1;一至三层 1~2×B、3~4×C 钢梁强度应
力比大于

1。在未增加 2×B 轴、3×B 轴钢柱之前,理论计算二层 2×A~C 轴钢框架梁的最大

挠度为

62.mm,二层 3×A~C 轴钢框架梁的最大挠度为 61.6mm,不满足规范要求;在 2/B、

3/B 轴增加钢柱后,2×A~C 轴、3×A~C 轴钢框架梁的最大挠度只有 3.12 mm,满足规范要
求,说明如果基础承力满足要求,

2×A~C 轴、3×A~C 轴钢框架梁挠度增大不会明显增大。

 

  

 

  

4 加固方法 

  

 钢结构或构件加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考虑因素很多,加固方法应从施工方便、不影

响生产、经济合理、效果好等方面来选择。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并应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新增截面、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使其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在加固施工时,应
避免对未加固的部分或构件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充分考虑现场条件对施工方法、固效果和施
工工期的影响,应采取减少构件在加固过程中产生附加变形的加固措施和施工方法。钢结构
的加固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改变结构计算简图的加固方法:采用改变荷载分布状况、
传力路经、节点性质、边界条件、增设附加杆件或支撑、施加预应力、考虑空间协同作用等措施
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2)不改变结构计算简图的加固方法:在不改变结构计算简图的
前提下,对原结构的构件截面和连接进行补强的方法。此时对构件的加固又称为加大截面法。
在梁跨中增加的

2/B 轴、3/B 轴钢柱,使梁的弯矩变为原来的 1/8~1/4,挠度变为原来的

1/32~1/16,但只适这样形心在中轴线上的等截面钢梁,因为它改变了原结构荷载分布状
况、传力途径、节点性质和边界条件,同时也改变了空间布局。对

1~4×A 轴、1~4×C 轴的钢

柱在门窗顶过梁高度处分别增加水平支撑(

Φ140×5 钢管),对平面外应力比大于 1 的 2/B

轴、

3/B 轴钢柱采取外包混凝土加固,加固后的截面为 400×400,采用强度为 C25 的细石混

凝土,外包

30×30×1mm 钢丝网防混凝土收缩开裂。对强度不满足要求一至三层 1~2×B、3~